创新人才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生舞台 > 创业课堂 >

俞敏洪:给青年的创业指南&创业八大能力

返回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25-04-15 浏览次数:

 

我们现在谈创业,就是做生意。做小生意不难上手,但是要做成对个人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的生意,还是要有所准备。

 

创业本身要有一些积累和沉淀,这个准备期可能会很长。

 

有人跟我说,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就创业了,乔布斯大学没毕业就创业了,为什么说要有准备呢?因为我们能举出的例子就这么几个,这个世界上有天才,但更多的是普通人。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做新东方之前已经有了六年半的教学经验,做到新东方上市用了整整16年的时间。大家会觉得这个时间还挺长的,当然在我看来其实不长。
创业不仅仅是为了财富和名利,而是运用你的能力,去实现你心中的某个梦想。创业是把业务不断做大,给社会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的过程。将最新的高科技应用到你的创业中去,让自己感受到走在世界前沿的快乐,这才是创业最核心的东西。

前期准备


为什么创业要有前期准备呢?因为大多数创业成功的人,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历练。如果想要创业成功,做一些前期准备还是很重要的。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准备:读书、人脉、专业、经验。

读书:“泛”+“精”
作为创业者,在大学里把书读好还是很重要的。读好书,狭义地说是读好你的专业;广义来说,是要读天下书。
读书主要分泛读和精读。假如每天读一本书,一年就能读300多本书,你可以从书里领悟很多思想,但这些东西对思维模式很难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模式的养成,是要通过在

专业中的不断深入,从而形成深度思考的能力。
深度思考能力跟创业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你要想得很远、想得很深,才能有超前意识,才能比别人做生意做得更好。
成年人要提高思考水平,就要通过深度阅读、深度的专业学习,把书中的思想和思考提炼出来,为自己所用。
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类社交及新闻资讯平台去了解前沿的信息,尤其是科技方面的信息。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人脉:创业前用信任建立朋友圈
好多人说,生意都没做,怎么建立人脉?你建立的人脉应该是在创业前就形成了的朋友圈。我们现在的微信朋友圈,里面可能有几千个人,但这几千个人里,能够真正成为你的事业合作伙伴的人可能并不多。

建立人脉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让别人信任你。让人们觉得你是一个特别可信、可靠、值得依赖的人,这是你能够把事情做下去的特别重要的前提条件。

专业:跨领域创业是未来趋势
这里提到的专业的概念,不是指你大学的专业,而是指未来跟你创业相关的专业。比如你是基于技术的创业,那你自己懂技术这件事是必不可少的。
创业者在专业方面的理解,一般都有两三个维度,不只是一个维度。在现代的创业环境之下,我们很可能需要把不同的专业相结合,比如说跨领域创业。因此,在创业之前,先去了解相关领域,这样才能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

经验:创业经验要不断探索和积累
这里的经验不是指创业的经验,而是你在某个领域的工作经验。
大家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下创业成功的人,很多都是原来在某个领域已经工作了三到五年,甚至五到十年的人。他们对这个领域的内在已经很了解,并且知道这个领域中的痛点在什么地方。
那么如何积累创业经验呢?参加创新实验项目。我在做新东方之前其实有过做生意的经验。我大四的时候,就已经自己做生意了,这个过程让我得到了锻炼。刚开始我脸皮很薄,不敢叫卖,后来胆子就大了。
走入职场后,如果你能在创业公司历练一段时间,你可以比在大公司学到更多把控全局的能力。
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也很重要。有些成功的公司,你要想它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很多公司在看上去一片红海的行业中突然冒出来,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为什么有些商业模式,尽管表面上不赚钱,却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资本市场面向未来10年的时候,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我现在每天都要分析市场上流行的各种商业模式。我分析的模式不仅仅是关于教育领域的,还有其他领域的。跨界学习才能使你真正学到东西。

 

创业心态四重奏


创业实际上是一种心智的比拼。创业应该保持怎么样的心态?我觉得最重要的创业心态有四点。

第一,要有把小事做成大事的心态。很多公司都是由小做到大的。
当年新东方刚创办时,就只是一个小小的培训班,是一个班一个班慢慢做起来的。最重要的就是小事,小事中蕴含着大智慧。你怎么样把它发挥出来,这是最重要的。
我们常常说,做企业的人,到最后一定要有家国情怀。这就意味着你要为社会的进步,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做事情本身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点点个人利益,也不仅仅是满足于把一个公司做大赚点钱。最重要的是,你能够成为一个想为社会进步、为国家繁荣做贡献的人。

第二,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的心态。这些年创新机会比较多,什么东西一开始有了风口,一群人就一哄而上。我碰到过这样的创业者,一年中拿了四份商业计划书,这四份商业计划书都不在同一个领域。
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还没来得及做,风口就过去了。我说风口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做的那件事情背后,是不是有永久的需求存在。只要永久的需求存在,你就有把生意做成的可能性。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客户的需求和痛点,这才是更加重要的,而不是看到风口就往里冲。

第三,商业模式上通情达理的心态。现在市场上的一些商业模式,确实是满足了部分客户的需求,但由于它的商业模式从头到尾是跑不通的,这就意味着这个业务无论做多大,到最后都有倒闭的可能性。大家看到的倒闭的大公司都不止一家了。

第四,不怕失败、死皮赖脸的心态。一旦想创业,原则上是没有退路的,只能坚持下去。要创业脸皮就要变得厚,脸皮不厚的话没法创业。
我离开北大当老师之后,到处去贴广告。贴广告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一件挺丢面子的事情,因为很多北大的学生认识我,但我还是坚持贴下去。背水一战、死皮赖脸、不怕失败已经变成了创业者的重要心态。当然,现在大部分创业者还是拥有这样的心态的。但光有这个心态,而没有前面三个心态,你就真的变成一个死皮赖脸的人了。

 

创业的八大能力


此外,创业还需要注重培养以下这八种能力,才能为成功增加概率。

第一,目标能力。大家都想创业,谁不想当自己的老板呢?可是你还得问自己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创业?有什么样的目标?想把它做成什么样的状态?我们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而是为了做好一件事情,做大一件事情,并且前提是你在进行评估后发现这件事情有可能实现,这个时候你才能够开始创业。
如果只是一时的冲动,觉得自己应该干点什么,对所干的事情又没有太多的热爱,那你也不一定能做成大的事业。
你的目标是上升的,但前提是要打好基础。

第二,专业能力。如果你不懂专业就去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就像你开了一家饭店,假如自己不是厨师,又没有太雄厚的资金请优秀的厨师,就很难把控产品的质量,而且很容易被大厨师反炒鱿鱼——大厨师做的饭很好,招来很多顾客,这时候他一看自己的地位很重要,就反过来跟你要价,你一生气把他开了,这样一来饭店的菜也做不好了,最后面临倒闭。
我开始做新东方的时候,周围很多培训机构都是被优秀老师反炒鱿鱼炒倒了。也是因为这些老师课上得很好,学生很满意,老师就开始向老板要价。老板自己不懂教学又咽不下这口气,最后老师都跑到别的培训机构去了,老板就只能把学校关掉了。新东方当初能做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自己就是个“大厨师”。新东方当时开设的很多课程,我自己都能教。因此新东方的老师在拿到他们觉得比较满意的工资后,就不会向我提出非分的要求。他们知道,一旦提出过分要求,我自己能把他们的课上了,不会对新东方造成太大伤害。
所以,如果你白手起家、身无分文或者资金有限时想创业,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你自己必须是所在行业领域中的专家,是一个能控制住局面的人。

第三,营销能力。一旦开始创业后,你该怎么做?公司开了,产品造出来了,下一步怎么办呢?如果产品造出来没人买的话,那公司白开了。有无数的公司都是开起来最后却关门了,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懂如何推销。我们要做的是把公司“卖”出去:不仅是卖公司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卖公司的品牌,让大众认可你的公司,让大家都知道这个产品是你的公司卖的,这就涉及营销。
营销分两部分:实的营销和虚的营销。所谓实的营销,比如新东方,实的营销是营销课程,告诉学生为什么要来上这个课,上完能有什么收获。
但是无数的培训机构一直以来也在营销课程,却始终只是小机构,而新东方能做大,这是什么原因呢?很简单,因为我们还营销了品牌。后来人们不是因为听到新东方有什么课程来上课,而仅仅只是听到“新东方”三个字就来上课,这个时候品牌营销就算是成功了,这就是虚的营销。
一个公司想要成功,品牌营销有时候甚至比产品营销还要重要,品牌营销的价值是无限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包只能卖1000元,同样材质的包印上某个奢侈品牌的标志之后就能卖数万元,这背后都是品牌价值在起作用。所以,利用营销能力把产品推销出去、把品牌推销出去、把你自己推销出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第四,转化能力。第一种转化是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你拥有了技术,但没法转化成产品卖出去,这是不行的。比尔·盖茨要是一辈子待在实验室的话,他是赚不到什么钱的。当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了微软产品,推销到全世界,他就成了世界首富。所以,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产品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种是转化你个人的能力。一般情况下,知识分子创业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能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能力、管理能力。比如我从北大出来,完全不知道社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抱着书生意气,抱着在学校里的那种单纯思想和行为方式去干事情,难度会比较大。

第五,社交能力。首先你要理解社会,理解别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刚创业的时候,完全不懂社会上那些人情世故,所以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觉得特别吃力。新东方的发展也处处受制于人,一会儿居委会的老太太把我骂一顿,一会儿城管把我罚一通,最后我被弄得没脾气。
我慢慢学会了把自己的心态放平和,去理解社会上一些人。当你开始触入这个社会,并且思想和境界又超越这个社会的时候,你大概就能干出点事情来了。你不能表现出不愿意跟社会上的人打交道的态度,但你看事情的眼光又得超越社会中其他人的,“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就是这个概念。小的隐士、没有什么出息的隐士才跑到山里隐居起来;大的圣人、智者都是在社会中跟人打交道而思想境界又超于社会的人。做企业也是这样,一个企业家,如果不能和社会共存却又超越于社会,就会很难取得成就。

第六,用人的能力。仅仅一个人做事情不能叫创业,那叫个体户。想创业你就得找一帮人,你的合作伙伴、你的同事、你的下属,从一开始你就得用对了。挑了没有能力的人最后做不出事情来,挑了过于有能力的人最后跟你造反、老是跟你过不去,你也做不出事情来。
把人招进来了就得让人服你,因此就得展示你的个人魅力,还得展示你的判断能力、设计能力,让大家觉得跟着你走是有前途的,哪怕在最艰难的时候大家也愿意跟着你。一个企业家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归因于他的个人魅力。他有能力把一帮人聚在一起,带领这帮人走向更好的未来,这个未来到最后不管能不能实现,大家至少会有一个期盼。
因此,用人能力是有巨大力量的,它是领导能力的一个典型体现。当年刘邦打下天下,手下问他为什么能做到的时候,他说了大概这样一番话:“其实我自己一点本领都没有,但我能够用萧何、韩信、张良这样的人才,是他们帮助我打天下;项羽身边有一个范增,他都没有能力好好用上,最后一定被我抓起来。”这就体现了领导能力的重要作用。
孤军奋战的人也许能成为英雄,但不能成就事业。新东方有一句话叫做“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在这儿干”。这只“土鳖”就是我,而“海龟”就是围绕在我身边的新东方高层管理者,他们大部分是海外留学归来的,眼界是比较高的,所以我就必须抱着为他们服务的心态。同时我自己的学习能力必须超强,在很多方面必须接近甚至超越他们,他们才会服我,才会跟着我干。当然,当你想做出一番大事业的时候,会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各样有个性、有想法的人越来越多。你要能把他们团结在一起,既要运用利益的杠杆,又要动用感情的杠杆、事业的杠杆。想办法把他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

第七,把控能力。它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企业的把控。企业的发展速度是什么?发展节奏是什么?什么时候该增加投入?什么时候应该对产品进行研发?其次是对人的把控,当一个人走进你的公司之后,他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衡量自己到底应该得到什么。人与人之间永远会寻找一种平衡关系。
人与人之间还有另外一种关系,那就是不断衡量双方在彼此心中的分量到底有多重。当对方觉得你的分量大于他自己的分量的时候,他是不会来跟你计较的;等到对方觉得他的才能、他的技术或者他的领导力已经达到能和你较劲的时候,对方不提出来,那他就是傻瓜。
所以,人与人永远都是在一种平衡中,而管理者要想保持这种平衡,需要对人性有很深刻的了解,并且随时把握每个人的动向,满足他们的需求,还能压制住他们不合理的要求和欲望,能够让他们跟你一条心、不断往前走。其实,对人的把控能力、对环境的把控能力、对企业发展步骤的把控能力,构成了你创业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

第八,革新能力。所谓革新能力,就是需要你不断把旧的、不好的东西去掉,把新的、有益的东西引进来,进行体制上的革新、制度上的革新、技术上的革新以及思想上的革新。
从我自己做事情的过程来看,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家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否定自己的过去、承认自己的现在、追求自己的未来的过程。一旦你觉得现在这样就已经挺好,做成这样已经不错,那你就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在新东方,经历了无数次的否定,也经历了无数次的革新。每一次的改革都伴随着阵痛,但也伴随着发展。改革还得把握好步骤,如果改得不好、改得太猛了,企业也有可能崩溃;如果停滞不前,也会崩溃。如果想一步到位,一下子把所有东西都革新,那会有危险;但若不改,就会陈旧落后,也很危险。因此,每走一步都要小心,但又不能不走。但改革也非常必要,比如说在技术方面,你不更新的话,最后就会失去市场,也会失去机会。
以上提到的八种能力,是我觉得在创业中很重要的八种能力,也是人们成就大事业的八种能力。


步入社会的道路该怎么走


在我们创业的成长期,更大的主题是人生的发展问题。这个话题比创业本身还要重要。关于这个话题,我想说的主要有四点。

第一,要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弄清自己喜欢的事情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人在30岁之前,很难理解到底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要经过历练、经过尝试以后,才能够发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我23岁从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北大当老师,当时我没觉得我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丘吉尔说过,不要尝试做你喜欢的事情,要去喜欢你正在做的事。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的课越来越被学生欣赏,最后我就真的喜欢上了教育这个行业,也喜欢上了当老师这件事情。某种意义上,我到今天也没有离开老师这个岗位。对于我来说,从自己做老师,到现在手下有众多老师一起共事,我觉得这是我人生中最成功的一件事情。

第二,在学习和业务上要不断精进,人要不断进步。现代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要不断学习。我非常庆幸地说,在北大的学习让我树立了特别好的学习态度。到现在为止,在这么繁忙的情况下,我一年还能翻阅大概100本书,甚至还有两三本书拿出来精读、细读。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精进的过程。不管你有没有创业,这件事情都很重要。
一个人一辈子要搞清楚,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

第三,人事关系上的取信和宽厚。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能够取得朋友们的信任,尽管我的个性也有很多缺陷,也有很多事情做得不完美。
要取得别人的信任,就要做出让别人信任的事情。比如不会抱着欺骗朋友的心做事情,不会斤斤计较,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有好处的时候尽可能让别人得到更多的好处,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这都是取信于人的重要表现,这样才能聚集一帮人。
人事关系上另外一个要点是宽厚。很多东西你是不需要争的,如果争不出来对和错,那还不如把争议放一边、让一步。有宽厚的态度,就有更多的人愿意跟你在一起创业,就有更多的人愿意跟你一起干。

第四,心灵和身体都要走在更加宽阔的领域。要让自己的生命不断开阔起来。这个“开阔”,除了上面讲的阅读,还包括很多别的事情。比如跟能力比较强的人,或者事业比较成功的人成为朋友,看看他们是怎么样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的,以及他们是怎么样把事业做到这么大的。跟这些人交流,你的思维会更加开阔。要想心灵和身体开阔,还要去接受不同的思想,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
我们还应该多考察、多旅游。你只有到外面去看得多了,才知道这个世界是如此之大,有些让你纠结烦恼的东西,根本不值得你去在意。如此一来,你才能够把心安放在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
人生重要的事情是在不断改变的,但是离不开“把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圆满”这样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