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交通职业中专:把责任感转化为教学实绩
在山东省德州交通职业中专,处处能看到身着工装的年轻面庞,课堂上专心致志学习知识,车间里一丝不苟练习技能,就餐时人数众多秩序井然,放学后 操场上有各种班级活动,到处生机勃勃。连续5年,该校代表山东省参加汽车维修全国技能大赛,夺得冠军等各种奖项38个,并成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改革 发展示范校。
作为一所民办学校,他们成功办学的秘诀在哪里?该校校长魏荣庆说:“学校办学之所以越办越兴旺,在于面对生源中90%的农家子女,以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和事业心,把职业教育当作功德教育来办;在于用学生就是衣食父母的观念服务育人;在于教会学生弯下腰做事,抬起头做人。”但是,在几乎所有职业学校 都是以这种理念办学的情况下,他们是怎样把情感转化为教学实绩、形成显著吸引力的呢?记者发现,这所学校有着与其他多数学校不同的办学特色。
把招生工作做“细”
让学生明明白白地入学
与一些学校只重视招生数量,不重视学生专业爱好,以致学生入学后由于不喜欢所报专业,出现新的厌学现象不同,这所学校招生时是敞开大门,随意参 观,教师负责向学生及家长介绍学校、专业和企业,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来学什么本领,将来干什么工作。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和社会需求,在学生报名后随即组班开 课,梯次开学,既能避免学生在假期易于发生的社会问题,还稳定了生源。以职业爱好为前提,透明招生,学生的职业定位准确,专注学习,预先避免了很多学生管 理问题。
把教学过程做“实”
使学生自愿地真学实干
与一些学校忽视学生学习特点,开学先上文化课不同,这所学校用激发职业兴趣、学习兴趣的方式进入教学,学生入学即讲驾驶课,提高专业兴趣,继而 拆装发动机,了解设备部件。梯次开学,避免了统一开学使用实训室的时间冲突,能使学生更多地接触设备,加强熟练程度,在学校的经常性技能赛中,有些学生蒙 上眼睛也能拆装发动机。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师资能讲会教的要求,新教师必须到4S店实习并获得企业培训证书才能任课。在400名任课教师中,技能 大赛获奖的学生留校任实习指导教师的占5%,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占20%,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汽车行业专家,不仅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还亲自为学生上 课。课堂以实践结合理论,学科知识渗透融通,比如讲离合器的构造和传动,面对实物讲授传动理论和相应的文化知识,学生接受很快,学习热情很高,主动真学实 干。
把技能教学做“新”
教学生学新技术新工艺
与一些学校只是按照通用教材讲课、知识陈旧不同,这所学校通过校企合作,面向企业前沿技术不断更新校本教材,及时把企业前沿技术引进课堂。学校 与天津一汽丰田、北京奔驰等80多家企业合作,开办不同模式的定向培养班,企业是学生的实习基地,学校是企业的培训基地。每当新款汽车面世,企业向学校赠 送的教学新车即进入课堂供学生拆装。因而,故障检测和判断的新技术,车载电脑和新仪器的使用,汽车保养的新规范,学生在校就已熟练。教学跟上了技术发展的 步伐,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
把成长之路做“通”
为学生搭好技能的台阶
与一些学校办学只管学生毕业、不管学生发展不同,这所学校认真关注学生的技能发展,而且根据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分层培养,落实分层发 展:对只有就业愿望的学生,学校加强中专、技工的就业方向教育,为学生岗位发展奠定基础;对有升学潜力的学生,学校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 东交通职业学院等院校合作开设大专班,共同制定课程体系,落实课程接轨,避免重复教学,以高职的入门标准作为中职的教学目标,把学生送上更高的技能台阶; 对技能强、文化弱的学生,学校开办高级技工班,成立了汽车摩托车专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