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5举措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
如果你是一名老师,是愿意到贡山每月拿6000元的工资,还是愿意在昆明每月拿4000元的工资?很多人的选择会是后者,因为这里环境好、发展平台更好,可亟需老师的贡山怎么办?贡山能不能培养出自己的人才?
近日,省委省政府发出的1号文件—《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让贡山一直以来面对的人才难题有了一个清晰的解决方式。
政策点击
5方面倾斜措施吸引人才流向基层
为解决基层培养人才、基层留住人才、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等问题,1号文件从5个方面对基层实行一定的倾斜措施:
提高基层人员的待遇
放宽基层专技职称评定门槛
对基层人才进行对口培训
开辟基层人才特殊录用渠道
鼓励人才服务基层
边境民族贫困地区可特招公务员
降低艰苦贫困地区基层公务员录用门槛,边境民族贫困地区县及县以下机关在招录公务员时,可放宽学历要求,放宽基层工作经历限制,鼓励工人农民报考;可定向招录少数民族或懂少数民族语言人员,设置民族人才录用门槛;减少专业限制,吸引集聚各类人才到边境民族贫困地区建功立业。
少数民族地区、艰苦贫困地区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具备中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可应聘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急需、紧缺岗位,可适当放宽开考比例和招聘条件。
涉及人群
1号文件解了贡山燃眉之急
半个月前,在今年的省两会上,贡山县县长马正山还为医院、学校招不到人而发愁。昨天,他告诉晚报记者,1号文件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真真是为口渴的人送来了一杯水。
马正山所在的地方,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在独龙族聚居的独龙江乡,只有一条独龙江公路通往外界,但遇到大雪封山,居民们就有半年时间与世隔绝。随着政府对基础设施等各方面投入的加大,今年独龙江公路隧道就将贯通,独龙族同胞祖祖辈辈大雪封山半年的历史将宣告结束。
但让马正山念念不忘的,还是贡山乃至怒江都面临的人才问题:进不来、留不住。去年,贡山县拿出60万元到昆明、大理等地招聘高中特聘教师,开出了每月6000元的工资待遇,可是15个名额,只招来了3个。同样的窘境还出现在医疗卫生领域,医院的硬件环境越来越好了,可留不住医生。
“对于贡山这样的特殊地区,必须通过特殊方式来扶贫,予以特殊的政策扶持解决区域发展问题。”半个月前,面对记者时,马正山眉头紧锁。
新鲜出炉的省委省政府1号文件,可谓将马正山一直以来的心病对症下药。比如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不仅让贡山的老师、医生有到昆明进修的机会,还通过省级财政对接收单位给予每人5万元培养经费补助,提升培训单位的积极性,真是让马正山有惊喜的感觉。“这对于我们遭遇的边远民族贫困地区起到关键作用,为扶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人才支撑的基础作用”。
专家观点 明确了人才的支撑作用
省委党校党委委员、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欧黎明教授表示,1号文件标志着一定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开年的第一份全省性文件、第一项全省性政策,明确了全省全年工作所聚焦的重点。”
从今年的1号文件看,预示着今年会有大量的工作围绕着人才展开,政策分量和执行力度也相较于其他政策更大。“因为这是和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欧黎明认为,人才和省里的经济转型关联度很大,因为我省智力支撑水平相对较弱。“全国各个地方1号文件往往是根据各个地方省情等一系列实际情况提出的。”他表示,在我省根据中央和全省的一系列重要会议提出的未来改革和发展方向的大背景下,把人才作为1号文件,明确了人才工作对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各方声音
重在政策制度的创新留人
在谈到省委省政府1号文件时,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解毅表示,第一个亮点就是强化了基层导向。
解毅介绍,越到基层越缺人才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基层留不住人,年轻人不愿留在基层发展。近年来在公务员招考中,乡镇平均每年有100多个岗位无人报考,每年招的3000多人中,过几年就有很多人以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了乡镇。乡镇工作人员40岁以上的较多。“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地方反映乡镇卫生院招不到人,乡镇卫生院的许多新设备闲置。”
1号文件的倾斜措施,重在政策制度的创新和环境营造上,努力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适当的待遇留人。谢毅表示,这也是云南人才工作的新理念。
乡村教师用教案可评职称
1号文件起草组副组长、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孔灿表示,大多数条款和内容中都明确了项目、措施的时限、经费投入,而且明确了每一项具体工作的牵头单位及配套文件。“这样一来,所出台的政策才能落到实处。”
1号文件在改革、投入、引进、培育、使用和服务人才的大框架下,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基层人才有创新性和具备可操作性的措施。“过去人才评价,看论文、看职称,基层教师、医生受到各方面条件限制。根据1号文件,乡村教师的教案也可以作为评职称的依据了。这意味着,社会对个人的评价、个人工作实绩也都成为评价人才的指标了。
让大家看到强有力的实施
研究了1号文件后,云南财经大学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易守宽表示,这是云南近年来人才工作的一贯思路,但无论是投入力度、涉及层面都上了一个新的层次,更为可贵的是还有了很多创新之举。
易守宽表示,工作环境、发展平台这是年轻人择业的关键因素。但对于云南这一特殊地区,基层、民族地区的发展,急需人才支撑。省委省政府此次结合云南实际情况构建人才工作的大框架,勾勒出基层人才上升的阶梯,现在最关键的,就是狠抓落实,要让大家在现实中看到强有力的实施。
政策点击
引导人才流动 诸多创新之举
人才特区:
在滇中产业新区和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立人才特区,在人事管理、经费使用、税收等方面进行创新试点,打造人才智力高度密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示范区。
专家基层工作站:
支持国家级和省级专家到县及县以下,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设立科研工作站。从2014年到2020年,支持每个县建立2~3个科研工作站,省级财政连续3年给予每个工作站每年10万元工作经费支持,当地政府无偿配套相应的工作场地,同时遴选有培养潜力的专业技术人员进站兼职服务。
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
在县及县以下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除国家执业准入制度有明确要求的行业外,具有大专或中专文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分别满15年或20年,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履职满5年,可申报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职称申报评审中,对论文不作硬性要求,可将年度考核结果或获得州(市)级以上的表彰奖励等,作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主要依据等。
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
从2014年到2020年,每年从县及县以下的教育、卫生、农业科技单位中,各选派100名40岁左右的业务骨干,到省级学校、医院和农业科研单位进行为期1年的对口专业进修,省级财政对接收单位给予每人5万元培养经费补助。
基层服务:
县及县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到乡(镇)连续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含两年),从到乡(镇)工作之年起,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工作岗位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