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政审要查什么?
一、政审并非“洪水猛兽”,但需认真对待
政审(政治审查)是公务员招录中考察考生政治素质、道德品行及遵纪守法情况的重要环节。许多考生担心政审“严苛”,但实际上,只要个人及直系亲属无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日常诚实守信,基本都能顺利通过。政审的核心目的是确保招录人员的可靠性和岗位匹配性,考生无需过度焦虑,但需提前了解流程,做好充分准备。
二、政审流程与必备材料清单
政审通常在笔试、面试、体检通过后启动,由招录单位组建考察组进行。考生需提前准备以下7类材料,避免因资料不全影响进度:
1.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由户籍地派出所开具,核实本人是否有违法或犯罪记录。普通交通违法(如违章停车)不影响,但涉及赌博、盗窃等治安处罚需如实说明,
2.失信被执行人记录:登录最高人民法院网站查询截图并打印,确认未被列入“老赖”名单。
3.个人征信报告:至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打印,重点核查信用卡、贷款逾期记录。偶发小额逾期可书面说明,但长期恶意欠款可能影响结果。
4.学历证明文件: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学信网学历认证报告。研究生需同时提供本科阶段证书,确保专业符合岗位要求。
5.身份证与户口本:核对身份信息及户籍是否符合岗位限制(如某些岗位仅限本地户籍)。
6.现实表现鉴定材料:学生由学校出具,在职人员由单位提供,待业人员由社区/村委会开具。内容涵盖思想品德、工作学习表现等,需加盖公章。
7.个人自传(800-2000字):简述家庭背景、学习工作经历、奖惩情况、特长爱好等,突出个人成长与岗位适配性。
三、政审重点审查内容
除了材料审核,考察组会调阅考生档案,重点关注以下5方面:
1.学籍档案真实性:核查高中学籍起的所有记录,严防冒名顶替、高考移民等问题。
2.奖惩记录:在校或工作期间的处分(如考试作弊、重大违纪)可能导致不通过。
3.党团材料完整性:党员重点审查入党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受过党纪处分;团员需补齐资料或出具证明。
4.“三龄两历”准确性:年龄、党龄、工龄需与档案一致,学历、工作经历不得造假。
5.差额考察的特殊情况:中央选调生等岗位可能参考学习成绩、获奖情况等择优录取。
四、政审形式与应对技巧
考察组通常通过座谈走访了解考生情况,不同身份人员座谈对象有所区别,一般为6人左右。应届生主要为辅导员、同学等;在职人员则是单位领导及同事;待业人员一般为社区负责人、邻居等。
常见问题包括工作/学习中的优缺点、人际关系、为人处事等方面。建议提前与座谈人员沟通,避免表述矛盾。同时如实回答,避免夸大或隐瞒。
政审是公务员选拔的“终场哨”,但绝非“绊脚石”。考生只需以诚信为本,按流程准备材料,日常严于律己,便能顺利过关。最后,祝愿所有考公人一路披荆斩棘,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