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小学生 >

奥巴马的“育儿观”让人深思

返回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8-08-20 浏览次数:

 

  在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上,钢琴家郎朗现场伴奏。仪式结束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对郎朗开玩笑说:“我女儿也学钢琴,而且练习很主动,不用人督促,当然我也不指望她能成为你。”(据《成都商报》报道)

  一个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一个是美国现任总统;一个是被称作“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一个是一个女儿的父亲,在他们相遇的刹那,想必定有让人期待的新闻出现。但遗憾的是,奥巴马仅仅和郎朗开了这么一个玩笑。这虽然是个玩笑,也符合美国人一贯的幽默,但这样的玩笑足以让我们深思。

  如果是我们中间的一个家长有机会能与郎朗或同样耀眼的明星们一起交谈,估计有相当多的人会这样说:“大师啊,终于见到你了,你不知道我们家的孩子是多么喜欢钢琴。虽然他弹得还不怎么好,但您能不能鼓励他一下,他一定能够成为和你一样的钢琴家的。”或是让孩子与大师一起合个影,让大师点拨一下,等等。

  虽然这些想象可能有做作的嫌疑,但现实中又有哪个家长愿意失去这样一个教育引导孩子的机会呢?又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长为像郎朗一样的钢琴家或是“某某家”呢?尽管这样的期待充满了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渴望,但我们却不可否认,这背后是对孩子自身愿望和个性自由的漠视,有的只是家长一厢情愿地自我性期待和强制式的成长模式描绘。

  如果把身边家长的行为与奥巴马的行为对比一下,我们就不难从奥巴马的话语中,体会到一种科学对待孩子成长的心态和理性的教子观。那就是身为家长,我可以鼓励孩子去发挥自己的专长,我可以支持孩子去接近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我不去刻意要求他怎么样。这样的教育理念对于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而言,才是富有科学理性意义的教育体现。

  郎朗只有一个,孩子们可以去学习他,却断然不能复制出第二个郎朗。孩子们可以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并不意味着就必须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某某家”。只要他的成长是充满个性张扬的,是积极而又富有个体自觉能动性的,是积极向上而不带有任何不良行为倾向的,那么就让他快乐地去成长,而不要心情迫切地去揠苗助长。要知道,一个宽松、自由和充满科学理性引导氛围的成长环境,才是最佳的。

  奥巴马的玩笑对于我们的一些家长而言,虽然是玩笑但实质上恰恰却应该是一管“清醒剂”,尤其是那些热衷于让孩子考级、热衷于天才培养的家长,该从奥巴马的玩笑中学习和领悟出一些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