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必备育儿常识
作为新手爸妈,掌握育儿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育儿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要给6个月前的宝宝喂水
小宝宝的肠胃容量有限,水喝多了会影响母乳或配方奶的摄入,从而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一般来说,6个月以下的宝宝可以从母乳或配方奶中获取足够的水分,除非医生建议喂水,否则不需要额外补充。
1岁前不要吃蜂蜜
蜂蜜可能被肉毒杆菌污染,含有肉毒素,1岁以下的小宝宝肠道脆弱,容易中毒。对于1
岁以下的小宝宝来说,蜂蜜可能是“彼之蜜糖,我之毒药”。
冲奶粉时先放水再放粉
冲奶粉时,应先量一定量的水,然后再加入相应量的奶粉,搅拌均匀。这样冲出来的奶粉不容易结块。
1岁前不要喝纯牛奶
纯牛奶中的蛋白质比例与母乳差异较大,矿物质比例过高,小宝宝难以消化吸收,而且会给肾脏造成额外负担,所以1岁以下的宝宝不宜喝牛奶。
第一口辅食要有营养
宝宝到了6个月,体内的铁储量消耗得差不多,所以第一口辅食推荐含铁量高的食物,比如铁强化的米粉或红肉泥(如猪肉泥、牛肉泥)。
宝宝的饭要单独做,培养清淡口味
1岁以下的宝宝辅食中不需要加盐、味精、酱油等调料,1岁以上的宝宝调味料也要少加,培养清淡口味有利于降低宝宝以后患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顺产的宝宝不一定会更聪明
宝宝的智力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纠结怎么生不如想想怎么养。
头上的旋儿和智力无关
头上的旋儿是毛发生长的方向,每个人可能不同,但用头发生长的方向决定智力是不科学的。
宝宝鼻涕不要两个鼻子一起捏
捏宝宝鼻涕时,如果两个鼻子一起捏,容易造成鼻子内气压过大,气流进入耳朵,可能引起中耳炎,甚至造成鼓膜穿孔,损伤听力。正确的做法是用纸巾掩住鼻孔,然后捏一边的鼻孔,另一边的鼻涕完一边再捏另一边。
哺乳期饮食禁忌不多
绝大多数食物在哺乳期都可以正常吃,但以下食物需注意:避免食用含汞浓度较高的鱼类,避免摄入过多酒精,最好不要饮酒,哺乳期可以适量摄入咖啡因,但不能超过200毫克。
宝
宝不是便秘,是「攒肚」
有些宝宝出生3~6周后,由于消化吸收能力提高,食物消化得彻底、食物残渣减少,便便也减少。如果宝宝大便松软、精神好、能吃能睡,一般不用太担心。
益生菌不治便秘
宝宝便秘了,还是需要从增加饮食中的膳食纤维、养成宝宝良好的排便习惯入手。如果便秘很严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1岁以下的宝宝不建议学游泳
游泳池提供的项圈可能损伤宝宝的颈部,如果消毒不过关,游泳池的水或毛巾可能刺激宝宝的皮肤或引起疾病传染。
儿童安全座椅是值得的投资
不论孩子是坐在家长怀里还是用安全带,都不是令人安心的选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没有安全座椅保护的孩子很容易受伤。13岁以下的孩子坐车,都应该坐在汽车后座的安全座椅里,而且安全座椅应该按照孩子的年龄大小选择合适的款式。
喂奶不要频繁换边
妈妈在喂奶过程中,不要频繁更换乳房,当一个乳房被吸得比较空时(乳房软塌塌,宝宝不太想吃了,或者单侧乳房已经哺乳超过20分钟),再更换到对侧乳房进行哺乳。妈妈不需要过度焦虑每次哺乳的是前奶还是后奶,只要注意以上几点,按需哺乳,宝宝就能获得足够的营养,茁壮成长。
普通感冒可以喂奶
妈妈感冒了,乳汁不会让宝宝传染上感冒。而且,宝宝可以通过乳汁获得妈妈体内的抗体,对宝宝健康还有一定好处。不过,要注意在喂奶和抱宝宝之前洗手、带上口罩。
宝宝吐奶多半是正常的
对于大多数宝宝来说,吐奶只是个时间问题,通常在4~5月龄后吐奶会明显减少。随着宝宝消化道发育的成熟,坐立能力的发育以及开始吃固体食物,吐奶的情况就会逐渐改善。
宝宝长牙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没有「按时」出牙不用担心
不同孩子长牙的时间和顺序差别还挺大的,通常宝宝在一岁半之前长牙了,就不算太迟,不用过于担心。
自费疫苗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自费疫苗尽管不在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内,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到接种效率、保护效果和保护疾病种类,可以选择自费疫苗进行补充或替代。
1岁前,宝宝不需要用枕头
一般认为,1岁以内的宝宝是不需要使用枕头的,宝宝出生后,脊柱还是C型的,平躺时脊椎和颈椎就是一个平面。需要注意的是,1岁内的宝宝还不能熟练翻身,如果一翻身被枕头等物体遮住口鼻,无法移开,照料者又没有及时出现,就有可能出现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