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才理论 > 人才研究 >

围绕“四个聚焦” 促进“四个融合” 推动“技能照亮前程”专项行

返回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25-02-19 浏览次数: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国人社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聚焦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产训评一体的企业技能生态链。山东人社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加快构建供需两端发力、同频共振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新格局。
 
聚焦人群全覆盖,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与需求深度融合。优化供需对接机制是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的重要手段。山东人社部门将打造“数据识别为主、网格识别为辅、人工识别为补充”的精准识别需要培训劳动者新机制,不断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规模和范围,加快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一是开展数据识别。加强与公安、农业农村、住房建设等部门的信息对接,破除信息孤岛,消除数据烟囱,建立信息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形成人口基础信息等信息资源库。建立常态化数据共享和信息比对机制,打造覆盖全省就业服务机构的就业“E地图”,开展劳动者信息自动交叉比对,自动提供有关培训信息,变“人找培训”为“培训找人”。二是开展网格识别。依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打造社区就业驿站,建立零工市场,劳动者培训全部实现网格化,让培训信息获取、培训资源获得等业务“事事能在网格办”。在就业驿站、零工市场,充分运用短信、明白纸、政策大礼包等形式,向需要培训的劳动者定向推送培训信息。三是开展人工识别。既用好大数据,也走好“铁脚板”,建立人社服务专员队伍,并利用假期、现场招聘、政策宣讲等契机,采取入户走访、小程序填报等方式,精准摸排劳动者培训意愿。开展“敲门式”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1年内2次政策对接、3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信息推荐、3次技能培训信息推荐等“12333”帮扶举措。
 
聚焦项目全领域,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职业技能培训和产业发展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山东人社部门将紧扣制造业重点领域、现代服务业和乡村振兴需求,着力打造以“绿色技能培训”“山东手造技能培训”等为引领的培训品牌矩阵,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一是以“绿色技能培训”为引领,大力开展新职业新业态培训。启动“齐鲁绿色低碳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创新开展“企业列单、机构接单、政府买单”项目化培训,实现劳动者“愿培尽培”。积极开展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试点,广泛开展直播销售员、网约车等新职业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适应新产业、新职业的能力。二是以“山东手造技能培训”为引领,大力开展传统职业、传统技能培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为依托,将鲁绣制作、杨家埠木版年画手工印刷等27项“山东手造”类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纳入省级补贴性培训需求项目指导目录。大力开展建筑、维修、家政等有效实用的技能培训,试点开展“鲁菜师傅”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启动“齐鲁建筑工匠”“一老一小”技能培训等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技能培训品牌。三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重点,创新开展“急需紧缺工种”培训。建立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调查发布制度,结合调查发布结果,引导培训机构采取定向、定岗等培训方式,实现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实施“创业齐鲁训练营”项目,每年培养500名有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负责人,按照每人1.5万元标准进行补助,打造一批创业带头人。
 
聚焦培训全链条,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链深度融合。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一环。山东人社部门将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培训—职业指导—技能评价—岗位推荐”等全方位、全链条职业服务,搭建起全生命周期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新模式。一是建立“培训+就业”精准衔接机制。充分利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摸排企业的用工需求,优先向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推荐,让培训后的劳动者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岗位。建立求职者信息与岗位信息精准匹配小程序,自动搜索、自动识别符合岗位需求的参训人员,并自动发送岗位信息,促进岗位信息与求职信息精准匹配、自动推送。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培训机构合作,为参训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一条龙”服务,增强培训的就业带动力。二是建立“培训+创业”精准衔接机制。打造特训营、导师团、大赛路演等多位一体的培训、培育和服务体系,落实创业培训补贴政策,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创业实效。引导金融机构有效服务创业融资需求,为本地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差异化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创办专业孵化器,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创新创业生态,为创业者提供产业资源、投融资、创业培训、创客空间等一站式加速服务。三是建立“培训+评价”精准衔接机制。坚持以评促训、以训带评、评训结合,大力实施“新八级工”制度,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鼓励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
 
聚焦服务全闭环,推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深度融合。202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技能山东”框架协议。山东人社部门将深入落实部省共建协议,坚持政府、市场双向发力,强化数据赋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精准、高效、实用的优质培训服务。一是加强优质培训资源供给。实施“技能兴鲁”百万工匠培育行动,健全全员培训制度,大力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强化院校主阵地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大规模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提升公共就业训练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培训能力,统筹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布局和专业设置,构建以政府补贴培训为引领,企业自主培训、社会化培训广泛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赋能体系。二是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联动机制。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协同联动,定期征集摸排劳动者和用工企业培训需求,建立更科学、更精准、更贴近市场的培训需求项目指导目录。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精准化、差异化培训,引导优质培训资源向市场急需、企业生产必需等领域集中。三是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数智化水平。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管理系统,创新设置职业技能培训地图,完善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逻辑起点的用工指导、公益课堂、技能评价等服务场景。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统一归集培训机构和参训人员信息资源,打造业务高度集成、场景丰富多元、服务智能高效的职业技能培训“一站式”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