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政策法规 > 国家政策 >

“美女人才”,偏爱?偏见?

返回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8-08-20 浏览次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于是,对美的追求和享受,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美丽最原本、最纯粹的载体,美女在这个时代的地位显得举足轻重。“美女经济”应运而生。

    网络以其敏感的触觉,快速的回应着社会各个方面的需求。

    对“美丽效应”无可比拟的传播力量和商业价值,自然也在第一时间加以利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一些求职网站也纷纷打出了“美女牌”。以“美女人才”为特色成了此类网站聚集人气的法宝。

与以往一些打着美女旗号,实为靠色情吃饭的网站不同,此类网站宣扬的是尊重女性,关爱女性。在诸多行业还存在明显性别歧视的就业市场环境下,为女性——这一弱势群体的地位提升作一把助力,使她们更好的展现自我价值,突出美丽的优势。

    然而,这种对女性的关注方式,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好感。 “美女”这个字眼遭到了一些非议和置疑。且不说,这是否是借着“美女经济”的东风在炒作,吸引大众的目光,本来就是网站的生存之道。但是,“美女人才”这个概念,就表面会意而言,其本身是否鼓励了人才市场一贯“以貌取人”的陋习呢?这是否暗示了对相貌平平的智慧女性不平等的偏见?

    美女与“美女经济”

    很多人一直追问一个问题,到底美女的标准是什么?古人对美女有很多描述,诸如“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以翰墨为香……”,这样优美细致的辞藻,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美朴素而自然的赞美,更透着古人对尤物如视珍宝般地疼惜与喜爱。

    世人对美女的欣赏角度、重视程度跟随时代的观念和发展程度,经历过许多次变化。到了今天,现代人对外来事物的包容以及对个性的尊重,使得美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发展。如今的美女,不是简单的组合,也不是呆板的拼图。并不仅仅以精致的五官和完美的曲线为美丽的标志,而是加入了女性自身智慧的气质,以及对自由和时尚的独特理解。任何传统的观念和标准都无法束缚女性自信的张扬和个性的释放。于是我们得到了一片百花齐放盛美风光。

    女性的美丽,在无人问津的黯淡时光中悄无声息的积攒着温柔的光芒,在这样一个天际广阔的时代,以最强、最耀眼的姿态放射出来,形成势不可挡的热浪,席卷所有的静默和无视,成为了不可回避的社会焦点。

    美女,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称呼。人们逐渐意识到,美丽带来的视觉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享受,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转化成可以流通的资本。从铺天盖地的选秀大赛到企业投入巨资的广告代言,“美女经济”的蓬勃发展处处可见一斑。无论男女老少,人们愿意为了欣赏美丽、得到美丽或者留住美丽,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劳动所得拱手奉上。

    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美女经济”越来越多地被关注和研究。持乐观态度的人普遍认为,在立足于非色情的健康、文明的,美的传播过程中,媒体、商家和消费者都相应的得到了各方利益不同形式的满足。可见美女经济的正面发展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将“美女”定位为人才,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女性个人价值提升的社会需要。

    “美女人才”,要美还是要才?

    “美女人才”这种提法,很多人会觉得有失公平。但是在香港,以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女不愁找不到工作,这却是不争的事实。其实问题可能不仅仅是网站本身对“美女人才”如何定义,而是企业乃至社会,对于女性的外表与内在,如何取舍。

    即使你能够义正严词的表示,你不是以貌取人的“粗俗之流”,但你仍然无法否认,感官对取向的决定性影响。一个外表出众的人,不必开口,就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他人的好感,这是因为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先屈从于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其他的条件进行理性的判断。好像在娱乐圈里,那些漂亮的脸蛋总是能够在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之前,先得到观众的支持;而那些相貌平平的演员,要靠自身的勤奋和努力,以某部作品中的出色表现,争取一个知名的奖项,这才能以“实力派”的姿态,得到观众们理性的接受。

    如果说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不看外表,只看能力,恐怕十有八九是言不由衷的。只能说美貌与才智在每个面试官心中的比例可能不尽相同,但最终都逃不过人性本来对美的追求和偏爱。亚里士多德有言:“美是比任何介绍信都有力的推荐。”可见先辈们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真实意愿。

    对于特殊行业来说,其招聘的职位本身就体现着对美的需求,比如公关公司、经纪公司等;

    一般情况下,企业为了证明自己对人才个人能力和潜力地重视,面试过程中还会相应的做一些测试。但是,在回忆应聘者的表现,从而做出复试甚至录用决策时,首先想到的还是他或她的样子,然后是言谈和面对问题时的反应。可见,在短时间的人际接触中,外表给予人的感观刺激对他人的影响要先于品质和内涵。

    因此,可以说,美丽的外表同聪明的头脑一样,是一种天资,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优势资源。

    “美女人才”,是偏爱,不是偏见

    法国哲学家巴斯卡有句名言:“如果埃及艳后的鼻子低一点,世界历史可能就会被改写了。”

    古今中外,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掩饰自己对美丽的追逐和热爱。如果,真的可以无视美的存在,那就不必一遍遍地重复“不要以貌取人”了。

    尊重人的本性,是我们在“美女经济”时代应有的态度。承认对美的喜好,和承认人类是猴子演化而来的一样,没有什么令人难堪的。有了正确的审美观,才能在良莠不齐的“美丽产业”中辨别善伪。

    “美女人才”的出现,是对人才市场的一个及时补充。从经济学角度看,一个人的形象的确可以扩大其在劳动力市场的机会。广告、娱乐、商务活动等方面对美女的大量需求证明,美丽,在创造价值和促成交易的过程中,拥有神奇的催化作用。因此,美丽的人是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回报的。一个亮眼光鲜的形象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生活中,都是引人注目的。所以,无论是个体还是整个社会,都不能否认对美女的偏爱。

    “美女人才”的概念,大胆的明确了这种人性的偏爱。从“招才猫”这类较早提出“美女人才”的网站设计来看,“美丽指数”、“特色简历”,都是鼓励女性张扬自我,展示个性,挖掘自身的魅力和潜在的价值。这实际上是在引导她们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评价,帮助女性树立自信,提升价值,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多面性,让企业从更多层面了解她们。同时也是吸引社会的目光,使其更加关注女性问题,从而使女性的优势逐渐突出出来,早日摆脱在职场中的劣势地位。

    有人说,“美女人才”是以偏概全,这即便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性别歧视,但也同时滋生了“美貌歧视”。我想,这又回到了对美丽的评判标准问题上。

    新时代的女性根本不存在美与丑的两极化差异。美女经济也不是脸蛋经济。不同的女人有着不同的美丽:自信的美、知性的美、气质的美……古代“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也是美的各放异彩、各吐芳艳。女人的一颦一笑,亦动亦静,不同姿态,不同视角,都有着不一样的美。身为女性,我更愿意把“美女人才”这个词看作是善意的帮助和关爱,这与那些庸俗地谈论女性,有意或无意地将女性花瓶化、商品化的言论相比,显得高尚的多了。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商业化发展中的网站选择“美女”话题的真实初衷。不难想象,抓住一个社会热点对于在网络中挣扎的人们来说是多么至关重要。那些华丽的说辞背后,其实只是一个事关生存的朴素原则。但是,这一系列的关注和行动,借助网络无形的大手,有力地推动了美女人才观念的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潜在的性别歧视所造成的女性就业压力,再一次唤起了社会对女性的重视和珍视……它所起到的积极的社会效用,要比任何的语言都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