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政策法规 > 国家政策 >

中国人才逐渐流失 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返回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8-08-20 浏览次数:

 

现在大约每年有超过10万的中国高中生选择赴美就读大学学位


  由于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存在漏洞且其质量正每况愈下,国外名牌大学正在试图吸引更多中国高才生到其国家就读本科学位,现在大约每年有超过10万的中国高中生选择赴美就读大学学位。在今年的高考状元中,至少有17名中国学生选择了香港大学就读本科学位。为了防止人才继续流失,中国教育部必须对其高等教育进行改革,但未来的教育改革之路将充满挑战。

  美国时代周刊于8月2日刊出文章,分析“为何中国人才逐渐流失”,文章作者为时代周刊记者杰西.江,其主要内容如下:

  每年夏天亦是如此:在高考过后的数周内,每个参加考试的中国高中生都迫切并焦虑的等待最终成绩的公布。多年以来,究竟谁去了中国名牌大学以及谁是地区高考状元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当高考成绩公布以后,新闻媒体会第一时间追踪各地区高考状元的相关信息,并及时向公众进行报道。其实对于每年这些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来说,可供选择的中国最好的大学只有两所:清华和北大。

  不过,这种一成不变的“中国状元式“择校模式已经开始有所改变,现在国外大学已经开始逐步和中国名牌大学在人才市场上展开竞争。对此,中国很多教育学家以及广大民众显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十分担心。在2011年高考中,中国共计930万高中毕业生参加考试,在接近100万未参加高考的学生中,大约有20万学生选择了去国外大学就读本科学位,其中大约每年有超过10万的中国高中生选择赴美就读大学学位。在今年的高考状元中,至少有17名中国学生选择了到香港的大学就读本科学位。 

  现今高中人才大批流失使得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再度成为媒体及公众关注的焦点,虽然缺少确切证据来证实改革正在进行,但由于公众对于中国大学的现阶段教育质量质疑度越来越高,相信在公众完全对中国大学教育制度失去信心之前,高等教育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不过在进行改革之前,中国教育部所面临的另一挑战为中国大学的高债务问题:在去年,中国大学所累积的债务额度已高达406.9亿美元,创历史的新高。


  有很多中国教育家称,中国大学的高债务其实变相反应了每年有更多学生希望在中国就读大学,因为大部分中国大学贷款都是为了建设分校区和新宿舍区。对此,一些媒体与其他教育家却持有不同意见,他们深切希望中国高等教育应早日进行改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如果中国高等教育不改革,大学教育质量将无法得到提高。换言之,现在中国普遍的大学模式都是极为相似的,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所提供的教育质量也是基本相同的。面对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材生选择去外国就读大学,中国政府面临如何防止人才继续流失的巨大压力”。

  对此,北京官方已表示:在去年7月国务院制定的一份“中国教育未来10年改革发展蓝图”计划中,“增加中国大学招生机关”的相关权力已被列在其中。如果中国大学招生机关真的可以获得足够权力,这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第一步,即中国大学招生与政府管制脱离。这一至关重要的改革计划熊先生却认为:“现在还没有任何人提出如何使这项改革迈出第一步的详细规划,当各个地方政府没有接到具体改革方案前,他们是不会放弃招生管理权力的”。

  迄今为止,任何大学企图自行改革都未取得实质成效。在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南方科技大学曾试图废除高考制度并实验自主招生,不过中国教育部立即对其警告并称,所有学生在入校以前必须参加高考。之后,香港科技大学三名教授还曾指责南方科技大学领导在改革之前忽略了提高其自身的教育质量,如果改革并未使教育质量得到提高,所谓的改革将得不偿失。

  其实现在即使政府极力支持教育改革,如果将所有改革细节落实到位,政府是否有足够资金将成为一大问题。中国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说:“一方面大学招生办需要更多自主招生权力。另一方面,大学必须要有足够资金来建设强大的师资力量,这部分资金要远远比现在中国政府为大学拨款额度多许多”。在最近一次美国纽约大学的筹款活动上,俞先生表示,当下大部分中国大学仍然靠政府拨款来进行所有的教育活动,在这方面,中国大学教育模式还与西方大学自主式教育模式有很大差别。

  从长远角度看,中国教育将面临另一巨大挑战,即如何改变公众对中国教育质量的负面看法。从务实角度讲,政府和社会希望每个人可以通过教育至少最终可以解决其生存问题即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熊先生最后说:“虽然公众对现今中国高等教育缺乏信心,不过大家也都意识到,无论教育质量如何,至少高等教育学历可以解决个人生存问题”。但“教育”本身的意义并不纯粹为了解决个人生存问题: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军事科技力量是否发达,它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是否可以提高。在此不得不重申的是,各国人才何去何从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取决于其教育系统质量究竟如何,一旦人才流失过多,上面所谈到的国民素质以及军事科技力量提高又何从谈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