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政策法规 > 国家政策 >

人才发展 以用为本

返回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8-08-20 浏览次数: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这是两个相互联系但又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对于后者到底应该怎样理解,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我看来,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核心含义是:要把人才使用当作人才管理的重要环节,并且要把使人才产生最大效益贡献于社会作为人才管理的根本目的。

    做到人才以用为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既需要国家重视、社会舆论积极倡导,又需要各级各类领导者树立科学的用人观,掌握用人科学、用人艺术。

    首先要学习知人之术,做到知人善任。不曾知人,何谈用人?要知道你的部下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这包括知道一个人的道德人品,才能特长,脾气秉性等等。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是一件不大容易的事。有的人不是不能干事,而是被领导者放到了他并不擅长的岗位上,别别扭扭难受了一辈子,直到最后退休。我们强调以用为本,我看这是第一条。

    其次,在认准一个人才能的前提下,还需努力做到用当其位,用当其时,用当其酬。大材小用、小材大用都是不宜的。时机因素也不能不考虑。一个有才能的人,一拖再拖不加任用,也会造成人才埋没的悲剧,因为任何一类人才都有他的最佳才能发展期。酬指报酬。酬当其才,是指要给人才同其贡献相匹配的报酬,这样才能把人才留住。

    最近看到一些国内外有关科研人才待遇方面的材料,引发了一些感慨。当前,发达国家的科研人员发愁的是在创新方面如何有所突破,而中国的科研人员发愁的是怎样才能把发票报销出去。其中原委是中国的科研人员通过科学研究所获收益太低。来自科技部的一份调研报告说,2008年我国的研发经费已经达到4616亿元,跃居世界第四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费用太低。发达国家一般是我国人均费用的10倍左右。其中,德国是我们的13倍,法国是我们的11倍,日本是我们的10倍,韩国是我们的7倍。也就是说,在中国科研劳动非常的不值钱。人家如果到我们这儿工作,待遇要下降10倍左右。究其原因,就是有关部门视科研劳动为一般劳动,没有什么价值,故不给这种劳动以相应的报酬。该报告说,“人员费偏低将制约科研人员研究效率与产出水平的提高,更直接的损失在于难以吸引国际性创新人才,甚至造成高级人才流失”。报告还建议有关部门改变“见物不见人”的政策模式和制度设计,吸引和激励人才投入科技创新。

    再次,要把人才之才能是否得到发挥,是否作出贡献当作人才是否用好的检验标准。人才工作所涉及的环节大致有五个: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其中,任用是带有根本意义的重要一环。其他环节都是围绕这一环节而运转的。抓住了这个环节,就抓住了人才工作的根本。

    至于人才才能为什么没能得到发挥,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里,既涉及到体制机制问题,也涉及到领导者的水平能力问题,还涉及到领导者的胸怀与境界。当然,体制机制上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有待深化改革,释放能量。所以领导同志总是讲要进一步解放人才,解放人才生产力。但是,不能忽视,一些领导者的作风、做派,确实在影响着相当多人才才华的发挥。所以,我们要反对用人唯亲,主张唯才是举;要摒弃“武大郎开店”,主张能者上,庸者下;要革除求全责备,主张不拘一格,广纳贤才,努力形成全社会珍惜人才、爱护人才,让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展翅高飞的良好环境。

    人才发展以用为本,还是一个崭新的命题。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有识之士发表见解,丰富对这一命题的认识,大力推动人才科学在新形势下取得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