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营造良好的青年人才发展制度环境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做客人民网 (记者 赵健 摄)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8月17日电 (记者陈叶军)今天上午,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做客人民网理论频道,解读总书记“七一”讲话,谈“干部人才工作”,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如何理解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如何鼓励青年干部成长?
吴江表示,总书记连续用了个排比,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的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从六个角度来说我们怎么样做好人才工作。应该说,我们党历史上就是做好青年工作的一个典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之所以90年还能保持活力和旺盛的青春,就是和我们做好青年工作分不开,正像毛泽东当年说的,青年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我们的未来。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今天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看到今天的形势,我们是人力资源大国,而这个人力资源对于我们来说又是一个人口红利。这就是讲年轻人多,国家是不是能够享受到人口红利,享受到年轻人创造的价值,国家已经体验到了。西方国家是老龄化社会,基本上劳动力都找不着,我们劳动力现在是无限供给。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就业压力,我们每年有加上往届毕业生、加上应届的,至少有800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现在1.6亿农民工,其中有1亿是八零后,八零后的农民工进了城以后是不想回去的,他是没有地的,是没有种过地的,他在城市打工以后,要留在城市,要成为市民,要分享成果,他不只是挣几个钱,还还要培训,还要有很好的成果。
吴江表示,青年不应该是弱势群体,应该是一个强势群体,它决定我们的未来。我们一说青年的就业问题、创业问题,大家都在给排忧解难,其实青年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如何使青年在创业当中得到发展,能够成才,这个对我们党和国家,今天我们把他作为一个战略任务,就是立足于他们成才,立足于成为国家的支柱,中流砥柱,而不仅仅是给碗饭吃,仅仅解决就业问题。在这方面应该形成一套专门面向青年的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氛围。在这里至少有三个方面需要关注:
一、青年人才发展的创新机制。人才发展有其特殊规律,怎么样支持青年人发展,怎么样搭平台,怎么样创造条件?比如现在农村急需大批青年创业,所以今天我们有三支一扶,我们有村官,这个效果很好,使我们大批的大学生能够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发挥青年人才的优势。同时也有在岗位上怎么论资排辈,不要对青年人求全责备。过去我们用的20多岁的干部,大家都很高兴,现在用个20多岁的年轻人,全社会都给责难,都在刨根问底,甚至人肉搜索,马上说他跟谁有什么关系,这个东西不正常,心理上大家总是有些障碍,说他这么年轻怎么就当副院长了,他肯定有背景,不是先看他是不是符合条件,大家就有这种不信任感。今天我们很多年轻人上不来,其实就在这种舆论面前就给灭了,他还在成长嘛。所以,鼓励年轻人的脱颖而出需要全社会支持,需要全社会老百姓,包括我们公民都有责任来推动青年人的发展。
二、对青年人本身的教育引导。引导青年人怎么样能够做好真诚奉献的人生理想,自觉把个人的价值同国家发展、同民族复兴结合起来,怎么投身于国家建设的事业当中建功立业。比如说大学生下区域,都在大城市待,中小城市都不去,我们见过中远边区人才很少,过去大家很踊跃的参加边疆建设,今天怎么号召不灵了,一方面要有政策,另一方面还要有价值取向,要看长远。同时,青年人还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深入实践,这方面可塑性还是很强的,还在于我们教育。
三、全社会要营造很好的社会环境。要树立典型、宣传典型,要用青年人喜欢的方式来树立典型,所以倾听青年人的呼声,包括全社会都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他们遇到的困难,形成一个按照总书记说的六个方面,叫关爱、关心、关注、鼓励青年成长这样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完善、去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