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自己的才是好专业
主讲嘉宾:名师中心特聘福建省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专家郭杰森
从一定意义上说,专业代表了未来的职业。本一批志愿填报已经结束,接下来的重头戏是数量庞大的本二批学生的志愿填报。对于本二批次的学生来说,专业选择的重要性会更为突出。
选择专业,本人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理想、志向、目标等是主要依据。了解国家和本省的发展规划,了解家庭、社会关系等对选择专业也很重要,例如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家庭的传统优势(如从医从教),家庭的社会关系对将来就业的有利因素等都要考虑。
选择专业难,难的不是选好专业,而是选出适合自己的专业。考生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性格类型和行为特点。专家们分析了7种类型考生的专业选择方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①擅长逻辑思维的学生,适合搞学术研究,从事理论工作。
②有标新立异想法的学生,可能具备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
③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学生,对专业不必过分看重,学校的整体氛围可能更具决定意义。
④没有坚持长期学习思想准备的学生,即使高考成绩较高,也未必适合从事医生、研发工程师等职业。
⑤惯于按指令办事、案前久坐的学生,最典型的专业选择可能是会计、审计类。
⑥乐于助人、性格温和的学生,适合做一名教师或社会工作者。
⑦语言模仿能力强的学生,学习一门应用语言应当不费力。
今年进行专业选择时,还要特别注意实行平行志愿出现录取分数“扁平化”现象。例如,2008年(未实行平行志愿)北大在闽理科招生33人,最高分702分、最低分656分、相差46分。厦大相差52分。福大相差57分。实行平行志愿后这种高低差距缩小到10分上下,这就是录取分数“扁平化”。由于录取的考生考分很接近,分配专业时就很容易撞车,因此不愿院校内专业调剂而考分又不具备相当优势的考生容易被退档。所以,要尽可能填写愿意服从调剂。
人物名片:郭杰森,福建师大附中特级教师、福州时代中学副校长、福建省高招志愿填报知名指导专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指导高招填报志愿工作。他提出的志愿填报“分层统计”、“目标高校群”、“视超线分”和“实超线分”等方法和概念被广泛采用。
来源:泉州网-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