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近七成毕业生月薪低于3500
8月是新一轮的入职季。近日,苏州大学教育学院2009级的六名同学对苏州企业青年群体的薪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帮助大学生们更好地自我定位。参与本次调研的300位青年都分别就职于苏州地区不同性质的企业,他们大多属于大学毕业不久的80后,其中81.1%的人有专科/本科以上的学历,工作年限多在3年以下,有54.1%的受调查者在18—25岁,38.52%在26—35岁之间。与老一辈的企业员工相比,他们的知识水平、工作状况、薪资待遇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薪资期望值过高 与实际月收入差距1000元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校本科毕业生(企业青年)对自己的第一份薪资的期望值普遍偏高,其中45.6%的人期望自己月收入在3500以上,36.1%的期望值为 2500—3500元间。而根据调查,这与他们的实际月薪落差达1000元以上。数据显示,68.22%的苏州地区刚入职的应届毕业生实际收入在3500元以下,其中39.83%在2500—3500元间。这种偏高预期,导致了高校毕业生普遍对自己的薪资表现出不满意,从而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地域、专业、岗位性质不同 薪资各有差异
事实上,高校毕业生的起薪工资主要受到学历层次、实习和工作经验、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作单位性质等的影响。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员工的收入水平有着显著不同。
相较于老一辈人的国企等单一选择,现代的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的发展更趋向于多元化,他们拥有更多不同的发展空间得以锻炼。当前80后大学生群体所任职的企业从国有企业到私有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都有涉及。调查数据显示,在外企工作的毕业生占31.8%,在私营企业就职的占47.3%。在这几类不同的企业中,平均薪资待遇排首的属外企,约为4337.8元/月,比其他类型的企业高出近千元,这也成为广大青年人对这类型企业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的青年人在校所学专业丰富且大都是极具个性的,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所选择的职业类型也各不相同。其中大致分为六个方面:技能型、研究型、管理型、社交型、事务型及其它。其中最主要的分布是在技能型以及管理型,占总人数的56.38%。在所属部门方面,技术研发部门占到25.51%,人力资源部门占到12.76%,计划营销部门占到20.58%,服务部门占到24.48%。而根据所在部门的不同,薪资收入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调整心态 合理定位理性对待人生的 “第一桶金”
上海人才行业协会名誉会长、英格玛人力资源集团资深顾问顾家栋先生表示,大学生首先要清楚自身第一份工作想要获取的是什么。一个人的第一份工作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在人生职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时候过于看重薪资往往会容易失去一些很好的锻炼机会。大学毕业生应当考虑自身工作能力,调整好心态,做好正确的自我定位,根据就业实际来调整自己的薪资期望标准。并在工作中不时地反思自己:“我能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不断地去实现与提升自我价值,逐步获取高额的薪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