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才理论 > 人才资讯 >

留学人员12717,外国专家18152人 上海成海外人才宝地

返回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8-08-20 浏览次数:

 

    据统计,从2008年至今,上海从海外引进的人才有31713人,其中归国留学人员12717人,外国专家18152人,港澳台专才844人。目前,留学人才在沪创办企业达4300余家,注册资本超过5.7亿美元。

    上海缘何成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向往之地?为了让海外高层次人才迅速融入上海,上海市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设立服务专窗,提供生活、创业、金融等“一揽子”服务,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省心:变“跑多家”为“走一家”

    前不久,中央“千人计划”专家、上海大学教授胡志宇身体不适,需要证件就医。“千人计划”服务专窗得知后,派人上门详细了解情况,并及时协调有关职能部门,正常流程办理需要30天的证件,仅用5天就办结了。

    2009年底,上海市出台了《贯彻中央组织部等十三部门〈关于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享受特定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的实施意见》,并设立了“千人计划”生活服务专窗,主窗口设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在浦东新区、杨浦区和闵行区设立了3个分窗口。

    “要为来沪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不止一次强调。专窗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建立“一口受理、一站办结”绿色通道,让专家办事从“跑多家”变为“走一家”。

    截至今年10月底,服务专窗服务“千人计划”专家及其家属3179人次,办结政策待遇落地的相关手续、证件1135人次。“我们在上海,享受到的是熊猫国宝级待遇!”许多海外专家这样说。

    “生活服务专窗创新人才服务模式,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实现了人才服务的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和信息化。”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瑜说。

    省事:科技项目申报“一口受理、全程代办”

    “申请项目跑许多部门,花费很大精力。有这样一个专窗,省事省心多了!”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办事大厅,第一次来科技专窗咨询的上海“千人计划”专家、博览达科技公司总裁张湝渭对记者说。

    截至目前,在上海有中央“千人计划”专家和上海“千人计划”专家共385人,其中绝大多数与科技创新创业相关。如何用好这些人才?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希提出,首要一点是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尽快获得必需的学术资源,让他们有机会领衔和参与国家或者上海市的重大科技专项以及重大产业项目的科研攻关。

    为此,上海市今年10月建立了“千人计划”科技事业发展服务专窗,为专家创新创业提供集中前置受理服务,实现科技项目申报的“一口受理、全程代办”。

    上海市科委党委书记陈克宏说,“服务专窗”实现了服务对象与科技创新创业政策的有效对接,让服务对象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科技创新创业中。

    舒心:“他们所需的,就是我们要做的!”

    调查表明,受现有体制机制的制约,融资难是制约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瓶颈”。2010年8月,浦东新区先行先试,与上海银行开展战略合作,建立银政风险共担机制,放宽中小企业审贷标准,破解中小企业特别是轻资产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截至目前,通过这一平台的受惠中小企业已达456家;浦东新区有7位中央“千人计划”创业人才获得信贷7000多万元……

    “如果没有这个中心,我绝对想不到自己会从一个科学家变成现在的企业家。”在杨浦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上海圭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冰说,2009年公司筹备和启动阶段,中心给了很多指导,可以说是他们的创业导师。

    去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建的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区——“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正式挂牌运营。目前,园区内集聚了40余家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海外人才所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我们现在的人才服务可以满足海外人才创业的需求。”上海市人社局副局长毛大立说。

    “在这里工作,省心省事舒心!”在采访中,许多海外人才这样说。上海正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强大磁力作用集聚更多、更优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记者李 可  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