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才理论 > 人才资讯 >

人才强国:夯实科学发展基础

返回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8-08-20 浏览次数:

 

  一个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迎面而来。

  一个呼唤人才而又人才辈出的舞台,大幕拉开。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10年来,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在发展面前把握了主动,抢占了先机,赢得了未来。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党的十六大以来,人才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在科学人才观统领下,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被确定,一条条人才工作创新路径被开拓,一项项“人才工程”火热开展,扎实育才、积极引才、科学用才、热情聚才,奏响了一曲人才强国的恢宏乐章。

  10年人才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

  (—)

  今年8月,赵正义在北戴河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暑假。这位初中毕业的农民工发明家,从砌墙抹灰的瓦工成长为拥有20多项专利的“塔基大王”,并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此次受党中央和国务院之邀赴北戴河休假,是他“从未享受过的礼遇”。

  河南泌阳县孙庄村马庄教学点乡村教师徐云玲也得到了邀请。在深山中坚守讲台26年的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中央邀请的“优秀人才”。

  和他们同行的,既有“航天英雄”景海鹏、80后“海归”博士刘若鹏等高科技人才,也有新型工人巨晓林、“学习型农民工”王钦峰、藏区牦牛专家阎萍等“土专家”、“田秀才”。

  重视人才,爱护人才,党和国家的方针一以贯之。十六大以来,应邀到北戴河休假的各领域专家已逾600名。历年受邀名单的变化,释放出一个日渐鲜明的讯号——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不唯学历资历,人人皆可成才。

  这是党的人才理论不断深化的生动注脚。2003年12月,“科学人才观”的全新表述首度提出。此后数年,随实践发展而内涵渐丰——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人才优先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以用为本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方针;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改革创新是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

  只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

  这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人才思想的继承发展。从毛泽东提倡“德才兼备”,到邓小平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再到十六大确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直至科学人才观正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不断健全,为人才工作科学化提供了实践指南。

  这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和具体运用。对人口众多的中国而言,人才资源是实现科学发展最可依赖的第一资源,也是最具潜力的“富矿”。只有以人为本、着眼发展,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才能增强发展的动力与后劲。

  科学人才观形成、深化的推手,是不断发展的时代。

  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部分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30年的经济增长中,资本积累的增长贡献率不足30%,而知识和高素质劳动者的贡献率则达70%以上。

  正因如此,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国人才竞争日益激烈,高层次人才争夺战不断打响;

  正因如此,我们更需加紧凝聚人才的步伐,以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人才,也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