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才理论 > 人才论坛 >

别放大“研究生开出租车还贷”的悲情

返回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8-08-20 浏览次数:

 

南京大学研究生张明贷款200万元开了一家广告公司,为了还贷款,他去兼职开出租车,每天开车11小时。在经历过 “研究生回家种地气得父亲服毒”这样的震撼之后,“研究生开出租车还贷”仍然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

 

  南京大学研究生张明贷款200万元开了一家广告公司,为了还贷款,他去兼职开出租车,每天开车11小时。开了7年出租车,200万元的贷款还了一半,现在每个月还要还1万元的贷款,仍然“狂奔”在还款的大道上。

  在经历过 “研究生回家种地气得父亲服毒”这样的震撼之后,“研究生开出租车还贷”仍然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很多网友都在感叹生活的压力、生存的艰辛;而“为了还贷年近40都不敢要孩子”这样的细节,更让人倍感生活的艰辛。

  看起来,“研究生开出租车还贷”的确是生活压力大的又一例证——— 身为高知的研究生都活得这么不容易,普通人这日子怎么过呢?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如果仔细看一下报道就会知道,张明在2000年的时候就曾经有一份月薪两三千元的固定工作,业余时间给人装配电脑,每个月也有三千元左右的收入。应该说,这样的收入水平在十几年前,已经很体面了。

  张明如今的巨大压力,源于他在2005年贷款200万元开了家广告公司。虽然报道关于张明开公司一事说得很简单,但我们至少可以明白一点:这个公司经营得并不成功,否则张明也没必要兼职开出租车。投资不成功,是张明目前巨大压力的主要缘由。而这一点,跟“研究生开出租车还贷”弥漫的悲情并无多大关系——— 哪个普通人身上扛200万元的债,压力不大啊?

  房价高、生活成本高、好工作不好找,这些当然都是现代人生活压力的主要来源。但这些压力,并不必然联系着“研究生开出租车还贷”这样的悲情故事,也并不必然要与所谓的“知识贬值论”、“年轻人成重压一代”联系在一起。正如曾经引起广泛关注的“研究生回家种地”事件的主角苗卫芳,回家种地并非他唯一的选择,事实上,他曾干过包括民办学校教师在内的多份工作,只不过是苗卫芳对这些工作都不满意、没有一个干得长而已。

  不管是“研究生回家种地”还是“研究生开出租车还贷”,甚至是此前的“北大高材生卖肉”,这些都只是社会中很极端的个例而已,这些现象的出现,要么是当事人投资不力,要么是眼高手低所致,并不必然意味着知识越来越不值钱,更无须舆论小题大做、放大悲情,甚至以此否认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成熟的舆论,不仅要善于从一些事件中探究社会的共性问题,更要保持相当的认知理性,懂得平静地就事论事。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