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为给脑瘫儿子治病7年背其走32万多步楼梯
刘正华和周先觉夫妻俩每天为儿子源源做康复理疗。 重庆晨报记者 王海 实习生 胡杰儒 摄
在南岸区上新街皓月广场对面的一座老式住宅的8楼,你很容易就能找到源源(化名)的家,这里整栋楼里只有他们一家。30多平米的一室一厅,两张床,三个旧柜子就是所有家当,最值钱的是一台老式冰箱。
客厅的正中央,源源正被固定在站立架上,爸爸刘正华正帮儿子做肌肉运动,一遍一遍地把孩子的腿抬起又放下。
源源刚满10岁,出生时就患有脑瘫,导致他现在站不住、走不了、也坐不来,完全没有自理能力。夫妻俩为了照顾孩子,没有了工作,目前只靠3个人1095元的低保费过活。
但交谈中,他们没有一句抱怨,没发过一个牢骚,“我们是他的父母,只有父母才能手把手的帮助他啊,孩子能坐、能站、能吃了,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刘正华和妻子周先觉的话语平淡而坚定。
帮儿子穿衣 必须夫妻合力协作
早上6点,天还没亮,源源的妈妈周先觉习惯性的醒了,先查看了在旁边熟睡的源源,起身,烧水,做早饭。6点30分,周女士把蜷成一团的源源叫醒,“乖,穿衣服啦。”拉被子,先把头穿过去,再套袖子,源源显然对这突兀的叫醒声还是不习惯,哇哇大哭起来。
刘正华也赶来帮忙,因源源的身体肌肉萎缩,每块肌肉都显得硬邦邦的,必须夫妻两人合力才能帮他穿好裤子。刘正华这几年帮儿子做理疗,手臂也“练”得结实有力。
早上7点20,一家人要到市三院给源源做针灸治疗。刘正华熟练地背起源源,为了防止孩子从背上滑下,周先觉用一根布背带绑紧父子两人。
去医院的路上,如遇上天亮得晚,有时还要靠周先觉打手电照亮。5分钟到车站,坐363路到南区路口,又要爬坡上坎的,才到了市三院。(来源: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