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才理论 > 人才观察 >

零作业,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吗?

返回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8-08-20 浏览次数:

 

沈阳铁路五小不留家庭作业的做法,不是像我们想象的只是消极地一点作业都不留。在铁路五小,老师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现象;而且不做基本功的反复练习,时间用在师生互动和知识要点的理解上。可以说,之所以这个学校敢不留作业,是因为老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所学校不是一点作业也没有,只不过他们的作业形式和狭隘的作业不一样。作业不是与抄写、计算等重复劳动相关,而是广义上的作业,比如把做抄写作业的时间用来大量阅读;参加社团活动等等。这些作业有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不留作业”事实上给了孩子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在课余有发挥自己兴趣和潜能的“作业”可做。

所以说,要想取消作业,甚至是取消考试,我们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准备。

首先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要改变。就像前阵子提到“零起点”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作为教师要权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于水平、能力有差异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不是灵活?能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这都很重要。只有把教师的水平提高了,在课堂上能够解决“理解知识要点”,才不需要课余做大量重复的练习去掌握了。

其实,我们怎么看待作业?很多人一提作业就反感就痛苦,这是因为目前很多作业和抄写、默写、计算等枯燥重复的练习有关。作业的目的是什么?是对于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作用,完成课堂40分钟不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讨论的要点是,怎么布置作业有利学生的发展?前面一点提到,老师改进教学,在课堂能够有效完成越来越多的任务,那么,需要课余补充的作业就可以越来越少。其次,作业的形式可以改变。不一定要死板布置写在作业本上的作业,参加各种活动,鼓励学生运动,提高动手能力等等,你可以说是作业,也可以说是活动,也可以说是项目,称谓不要紧,关键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三,作业的量要老师来权衡。有些作业,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做适当调整,让每个学生或者每一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量。

最后,评估学生的体系要改变。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作业,都是以评估学生的标准为指导的。目前之所以教师痛苦,学生痛苦,家长痛苦,作业量减不下来是因为评估学生的标准比较单一。不改变评估系统,学校和家庭只能跟着一根指挥棒跑得累死,要想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减少作业量不太可能实现。如果能改变评估标准,能够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以一刀切的方式来评估学生,可能我们才能做好准备迎接“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