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才理论 > 人才观察 >

写作业时间越长 学习效果反而越差

返回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8-08-20 浏览次数:

 

不留作业,对老师、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考验。对老师的考验是教学功底是否够扎实,否则学生当然会考不好;对家长的考验是教育观念是否能转变,否则孩子仍然会被补习;对孩子的考验是学习效率是否很高效,否则成绩肯定会掉下去。

其实,作业量大小和分数高低并非完全成正比,有时候甚至可能还是反比。澳大利亚的沃克教授经研究发现,学生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花得越长,学习的效果越差。当然,我们也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回到家就无所事事,适度的作业量还是无可厚非的,可以帮助孩子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来对超负荷的家庭作业进行矫枉过正。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天赋秉性、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效率等都不一样,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的孩子布置不同量、不同内容的作业。因此,我们真正应该抵制的是那些惩罚性和重复性的暴力作业,而不是正常的家庭作业。

退一步讲,不留应试作业,并不是让孩子放任自流,随心所欲地疯玩。如果没有了应试作业的束缚,我们可以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去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作业”。面对心态普遍焦虑的家长们,不留作业的学校一定是需要足够底气的,因为很可能面临如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1.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是否过硬?如果老师不能把教学内容完全通过课堂进行消化,同时又没有课后作业进行练习,那么,不但会耽误了孩子的学习,甚至还会拖累学校和本人。

2.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如何安排?对课外时间,老师该如何引导孩子们合理安排;不留应试作业,是否需要留点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的作业。如果不留任何作业,让孩子靠看电视、打游戏度过,影响了孩子们的升学,这是家长不愿意的,甚至是强烈反对的。

3.孩子的成绩能否保持?这些听起来很美好的做法,一旦遇到应试的阻力,就会原形毕露。毕竟,现有的考核体系仍然是分数为王。

所以,不留作业,应该是不留机械的、应试的作业,不留重复性和惩罚性的作业。而且,不留作业的前提是老师的课堂效率足够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足够高,老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把需要掌握的内容通通消化。

但是,放学回到家,孩子们还有大把的空余时间。这个时间该如何安排呢?这是需要不留作业的学校和老师仔细考虑的问题。我看到沈阳铁路五小,是让孩子在空余时间进行阅读,这是个很好的做法。孩子们多读些经典名著,将给自己的人生打上一辈子的精神底色。

其实不只是阅读,还可以布置一些另类的家庭作业。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布置些很有趣的作业,比如“我的名字的来历”、“我的大家庭成员”、“我的家族百年史”等等,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还可以布置一些实践类的作业,比如“我来下一次面条”、“今天我买菜”、“我来设计一个玩具”等等,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对于非应试的课后作业来说,我们一定要清楚,到底该谁来做,究竟可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同时,我们还需要放弃一些功利性的目标。只要是孩子用心去做的,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留这些作业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孩子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吗?只要孩子经历了这个过程,就是一份非常好的作业。

因此,留不留作业并不重要,留什么样的作业才是关键。一份好的作业,孩子不仅愿意去完成,而且还能有所收获;一份不好的作业,孩子不但不愿意做,可能还会想各种办法敷衍了事。一份好的作业,孩子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琢磨、去探索;一份不好的作业,不仅孩子提不起兴趣,可能老师也不愿意批改。

(付小平,教育学者,复旦大学博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