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岁别给孩子吃补品 5岁前避免使用道德语言
昨日,行为经济学家、南华工商学院教授易江作客南方教育大讲坛,作了题为“人的成长模型”的演讲,特别提到“六六模型”。据悉,他将0~36岁划分为六个阶段,每六年为一个重要的成长期,每个成长期内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0~6岁应遵循天性教育,7~12岁则提倡给孩子摄入天然食物,13~18岁的孩子则要注意运动的强度。
5岁前:避免使用道德语言
0~6岁应遵循天性教育原则,易江称这是孩子与自然、社会刚刚接触的阶段,如果对孩子规定的框框太多,这不准做,那也不准做,或者要孩子这样做或那样做,不是抹杀孩童的天性就是拔苗助长。
“3岁看老是很糟糕的说法。”易江建议5岁之前避免用道德语言教育孩子,“比如偷、某某很坏、拒绝……”孩子在这个阶段并没有很强的是非观念,这其实是在给孩子定性。
易江还建议,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有几个和他年龄相仿、能交往半年以上的朋友。孩子玩耍时相互探索和交流,社交能力也能得到提高。“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这个阶段就可以在幼儿园完成,同事之间也可以经常一起带孩子出去玩”。
7~12岁:最好吃天然食物
而在“7~12岁阶段”,易江认为,这是身心发育非常重要的阶段,对摄入的食物是非常讲究的,最好是天然食物,“不要吃那些过分补或掺有化学成分的食物,并且不要偏食”。
“国外小孩12岁以前,吃西药是严格控制的,西药量小效力强,有副作用,而且食用不当对身体的影响是非常大。”他建议,真要给孩子服药时要严格控制药量。另外,“现在中国的小孩,父母出于好心买的补品太多,××糖,××浆,××液等等,这是大量地超过了人成长本身所需的,反而会害了小孩。”他称不要给孩子随便买补品,天然食物含有很多人体所需的物质成分,足以满足小孩的生长所需。
13~18岁:做极限运动要慎之又慎
易江称,13~18岁的孩子应注意“非极限运动原则”。易江认为,这一阶段,人还在长高长宽,肝脏、心肺承爱的能力还不够强大,进行极限运动要慎之又慎,“男生1000米,女生800基本就可以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人开始有较强的意志力。比如一个人跑1万米很吃力,但通过意志力他终于跑完下来了,然而却透支了他原始的体能,这样对他的肝脏和心肺都会有损伤。有些学生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考上了大学后不想学习了,因为高考的过度紧张使他松懈下来”。(记者 高金花 实习生 林显军 通讯员 粤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