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谎言”见证扭曲的高考
6月9日晚,吴江盛泽中学的高三学生沈伟豪在完成高考后,被亲戚告知他“父亲没了”。原来,为了不影响其高考情绪,沈伟豪的家人和学校一起编织谎言,参与隐瞒的人数近千人,让这个巨大打击晚来了半个月。(6月11日《扬子晚报》)
毋庸置疑,高考是很多人人生的重要关口,谁都希望自己被好的高校录取。但又必须承认,高考只是一个起承点,在这之后的人生,究竟是平平淡淡,抑或光彩照人,最终还是要靠个人踏踏实实地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一考定终身”纯属无稽之谈。
但让人遗憾的是,这种观念已经植根到不少人的心里。正因如此,才会有家人、学校行动一致地编织“善意的谎言”,只是为了不影响考生情绪;才会有家长集体封路,只是为了让考生免受噪音干扰;才会有某考点考生作弊不成后,家长集体围攻监考老师……
应该说,当下的高考,已不是考生“一个人的战斗”。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投入到了高考大战中。这就不免让人感慨,在这场战斗中,有多少孩子是被“绑架”,而非出于个人意愿来应考的。
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善意的谎言”是一种爱,但这种爱却有可能成为孩子“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们很难面对孩子在知道真相后怨怼的眼神,很难体会他们在兴奋之时得知亲人过世的痛心与自责,而造成终身之憾的仅仅是一场高考。高考明年可以再来,亲人去世却是永别,不管谎言多么善意,始终是一种欺骗,它既见证扭曲的高考,更见证了扭曲的教育、畸形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