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莫愁到“树洞画女孩”:90后别样的年华 多样的人生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记者姜潇、段菁菁、刘文昭)电影《小时代》里塑造的90后女生们,尽管美丽,可惜并不饱满,除了肤浅情感和浮夸奋斗外,她们毕竟是电影造梦下的“伪面孔”。
这里,为你再讲述三个真实90后女生的故事,她们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真知灼见,她们都曾做出了令人惊叹的事情:一个写出了叫座全国的历史话剧,一个唱出了惊艳乐坛的个性声音,一个用画笔默默地美化一座城市。通过她们,希望能展示一个多样、真实的90后。
“摇滚女孩”吴莫愁:“有个性总比平庸要好”
2012年,一个90后女孩在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上惊艳亮相:大红唇、烟熏妆、新颖的唱法和十足的欧美摇滚范儿,被誉为中国版的“lady gaga”——她就是“摇滚女孩”吴莫愁。
“喜欢我的人特别喜欢我,不喜欢我的人特别讨厌我。一开始我会在意,他们为什么那么讨厌我?”吴莫愁的表演曾一度引发观众走向两个极端的评价,但随着成名后的各种历练,吴莫愁的心态渐渐平和了。“这个时代,本来就应该是百花齐放,只要有人认可我这种个性,就说明我的音乐是成功的。”
在音乐方面,吴莫愁坚持“有个性总比平庸要好”。“你可以说我怪邪野,但不能说我没个性。在音乐上,我拒绝平庸。”这个21岁的女孩儿,在舞台上拥有强大的张力,令人惊讶。“有人说同样一首音乐,我唱完之后观众会记得我,认为这就是我的歌。我觉得这就是因为我的个性。”吴莫愁说。
2012年底,在由《新周刊》杂志主办的“中国娇子新锐榜”,吴莫愁成为唯一一个获奖的90后。“90后看上去很新潮、很张扬,只是有时候过于张扬反而容易给人造成误解。但事实上我们并不是那么不切实际,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从小跟随父母开大篷车唱游全国,对于成名,吴莫愁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一直为此在努力准备着。
“我还年轻,我的目标就是每一次演出都会有一个进步,哪怕很小,但都是我对自己的一种肯定。90后是新鲜的血液,将陆陆续续步入社会,今后在各行各业都会有非常优秀的、创新的、特立独行的90后。”吴莫愁说。
90后编剧温方伊:“怀疑任何教条,坚持独立思考”
一部校园话剧《蒋公的面子》,从风靡校园到全国巡演,所到之处引起轰动。该剧老练的笔锋、深厚的文化积淀,却出自一位年轻的90后编剧,不禁让人刮目相看。温方伊,这个出生于1990年、南京大学艺术系2009级本科生,《蒋公》只是她的一篇学年论文。
对于一毕业即成名,温方伊调侃“撞大运嘛”,“我喜欢历史,是因为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又不断地变化。所有年代都有一批自顾自的人,又有一批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我敬佩美国新闻人伊罗生,他是怀疑主义者。他的每一步都不是盲从的,而是伴随着对现实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是知识分子应有的独立思考精神。‘怀疑任何教条,坚持独立思考’这是我的理想。”温方伊说。
温方伊认为,追求生活享乐、喜欢娱乐,就像电影《小时代》所表现的,90后确实喜爱物质享受,而且坦率承认这一点。这是前辈们没有条件实现的。“毕竟90后更有标新立异的物质条件和思维模式。”
当初有人标签80后为“垮掉的一代”,今天的90后又以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姿态崛起,也带来各种争议。温方伊笑称:“50后年轻时拿着红宝书在天安门广场上大喊大叫,也不比我们高大多少嘛,说不定他们自己看也挺标新立异的。鄙视年轻人是一代代老人获得优越感的重要方式。”
“树洞画女孩”王月:温暖了石家庄的冬天
和很多离不开网络的90后相比,王月可谓是90后中的“另类”,她很少上网,也很少和网友互动,这也让她显得非常传统和低调。
2013年2月,一位女孩走上石家庄的街头,用手中的笔在树洞里作画,可爱的小猫、害羞的小浣熊、机灵的小松鼠……这些美丽的树洞画从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童话般的世界让石家庄灵动了起来,“树洞画女孩”王月也因此爆红网络,很多人称赞她“温暖了石家庄的冬天”。
“我想做公共艺术,在城市那些有残缺的地方作画,让大家知道只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对美的追求,在这些残缺的地方也能创造美。”动物是王月树洞画中永恒的主角,对此她说,“人类社会中有亲情和友情,动物们也一定有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这些情感,而且他们的这种感情更加原始和纯真,我想用我的画笔把这些表现出来。”
在谈到同为“90后”却争议和赞美并存的吴莫愁时,王月表示,自己很欣赏她,“作为一个90后的歌手,在舞台上就要彰显自己的个性,如果在舞台上还扭扭捏捏,在乎别人说什么,怎么做一个好歌手呢?”
王月表示,当初创作树洞画时,自己是在进行毕业设计,现在有了社会影响,自己就应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多参加公益活动,帮助别人,更好地美化城市。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