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院组织“红色军医博士团”开展医疗帮带活动
老干部感谢专家团的慰问
新华网消息:7月30日一早,当第三军医大学组织的“传扬红色军医情怀、争做医德医风典范”社会承诺活动在重庆市人民广场隆重举行的同时,西南医院“红色军医博士团”也来到达州军分区干休所把医疗服务送到老红军的家中、床头。
这是西南医院为了把第三军医大学组织的“红色军医文化”活动推向深入和长远,在今年暑期派出的第一批“红色军医博士团”,也是军医博士们在第84个建军节到来之际,用才学报效前辈的实际行动。博士团由博士生导师郭继卫副院长带队,以“为老区送去健康,从老区受到教育”为目的,深入红四方面军革命老区达州、通江等地,进行慰问、帮扶和革命军史学习活动。
博士团首先到达州军分区第一、第二干休所,逐一上门入户,对数十位老红军、老干部进行了八一前的慰问,赠送了医院的保健药箱、保健药品,进行了问诊、查体和咨询服务。这两个干休所的老红军、老革命平均年龄86.5岁,最大的已96岁了,他们戎马一生,大多患有各种疾病。自2009年以来,他们的医疗关系按“同城双体系”要求转入西南医院,得到了良好的医疗关怀。这次上门保健服务和征求意见,更是让老人家们非常感动。
通江县是1932年红四方面军开创的“通南巴”川陕苏区首府,全县红军多、烈士多、军属多。由于地处大巴山深处,交通不便,驱车到达县城要7、8个小时,所以医疗条件比较艰苦。西南医院事先针对通江县人民医院自身特点,组建了医疗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人才培养、医院数字化建设、和普外急救ICU等专科领域的专家队伍,从“人才深耕、管理优选、技术开花”三方面系统帮带,力争实现医疗、防疫、保健、卫生应急的功能转型,并议定了可量化、可考核、可推广的帮带工作模式和目标。
普外专家查房
博士团在通江县人民医院期间,进行了全方位的现场帮扶指导,包括组织技术骨干座谈、专科对口业务指导、专家查房、专题讲座、远程医学通联、疑难病例诊治等十余项针对性强的活动,先后两次为全县所有医疗机构卫生管理人员授课辅导,走访了几所基层乡镇的卫生院,切实服务了老区人民,促进了当地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通江县的范申华书记、赵万先县长、蒋豪雄副县长和卫生局杨继松局长在得知博士团的帮带方式既务实又系统之后,纷纷前来表示感谢和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工作探讨,研究老区人民健康的计划与前景,并致以“八一”建军节的诚挚慰问。
在通江县帮带工作期间,县委县政府还组织博士团参观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特别是前往空山坝,在决定川陕革命根据地生死存亡的空山战役旧址进行了现地教育活动,把同志们带入到战火硝烟的革命岁月和流血牺牲的先驱前辈当中。专家们了解到,在1932年至1935年期间,不足23万人口的通江县有5万人参加了红军,全县每5人当中就有一人英勇牺牲,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贯穿全县的诺水河。革命战史和英雄故事让大家心灵受到极大震撼,接受了一次神圣的革命理想洗礼。“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四方面军训词更是成为了大家在工作中自觉遵循的信条。
在帮带工作即将结束时,队员们已经和通江的战友们难舍难分,各自相约下一次的共同交流和工作。一名队员赋诗表达感情,也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通江不普通,
空山不虚空,
诺水鉴承诺,
红区军旗红。
为期一周的红色老区帮带活动,“红色军医博士团”的队员们不辞辛劳,真诚服务,努力工作,实现了出发时提出的“办一批实事、结一个对子、受一次教育、交一生朋友”的承诺,将第三军医大学红色军医的风范留在了孕育中国革命的老区红色土地上。
全县各级医疗单位200余名医疗人员踊跃听课
与通江县人民医院科主任交流帮带计划
在通江县人民医院查阅病历
专家团与通江县人民医院领导合影
专家为老干部查体
专家团到达州干休所为老干部送医送药
在达州第二干休所看望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