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教育动态 >

支教,不会因地震而结束

返回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8-08-20 浏览次数:

 

人民网北京8月5日电(记者 申宁 实习生 田畅)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绿南村距离鲁甸地震震中84.7公里,车程一个小时五十分钟。8月3日下午16时30分,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时,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17位志愿者正在这里支教。

自制简易地震仪 摄影/赵文

地震,支教大学生经历惊魂一刻

志愿者孙文当时正在上楼的途中,突然感觉到周围的一切都在晃动,自己也坐不稳。“虽然这是我第一次经历地震,但我知道这就是地震了,随即转身跑到楼下,还好孩子们已经放学了。房子虽然晃得厉害,但好在没有倒。”

其余16位志愿者中有14位在学校二楼备课,两位在厨房为大家准备晚饭,地震发生后大家迅速涌向操场,17人聚齐后在惊魂未定中互报平安,幸好有惊无险大家都安然无恙。支教队所在的小学为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完小,是村子里的三所小学之一。绿南村地处高寒边远山区,属贫困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1%。绿南村完小覆盖村民5142人,其中苗族近2000人,教育服务半径15公里,共有在校师生354人,教师17人。据志愿者介绍,此次地震中绿南村无村民志愿者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孙文告诉记者,震后天气出现了种种异常,频繁地打雷打闪但就是不下雨,轰隆隆的雷声让志愿者们的心久久悬着不敢放下,对于余震大家更是恐惧。“我们不敢睡觉,但又不能不睡第二天还要给学生们上课,我们百度自制了简易地震仪,把铁锅绑在床架上,用个棍子把铁勺吊在铁锅旁边,一旦地震发生,铁锅和铁勺刺耳的撞击声会把我们吵醒。即便有了这地震仪,这一晚我们睡得依旧不踏实。”

补课,为孩子们普及地震应急常识

让志愿者感到意外的是,震后第二天上午,全校152名孩子一个不少地来到了学校。志愿者马上对孩子们进行了地震应急知识教育和实际逃生演练。在距离鲁甸稍远些的云南省镇雄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另一支支教队志愿者们再一次系统的向孩子们讲述了当地震来临地时候如何自我保护,并给他们留了个家庭作业:“把老师教的知识回家教给自己的家人。”

同样是在镇雄县,另一支在碗厂乡长岩村酢房“八一”爱民小学支教的志愿者们在地震的当天上午刚刚给学生上过地震与滑坡灾害的安全课,没想到下午就发生了地震。地震在这两个地方都没有造大的破坏。

今天,志愿者们已经开始想办法帮助84.7公里外的重灾区鲁甸县。“我们从未感受到危险里自己这么近,也没感受到那些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离自己这么近。”17个人的志愿团队开了个简短的会议,他们商量着怎么去献血,在8月16日支教活动结束后去鲁甸帮帮忙,他们已经决定将来之前在青岛五所小学中筹集的支教物资直接送往鲁甸。镇雄县的志愿者还策划了一次祈福活动,他们带领孩子们向地震的死难者默哀、点亮蜡烛祈福,资源匮乏就把蜡烛切成一段一段的在地上摆成一个个心形。志愿者王福琳说:“我们就是想为身边的鲁甸县做些什么。”

同学们在进行地震逃生演练 摄影/赵文

支教,并未因地震而结束

地震仅仅过去一分钟,孙文母亲的电话就打了过来,母亲看到新闻“云南昭通发生强烈地震”后,说话的声音都变了调,急的不行。没能打通电话的爷爷甚至已经开始张罗坐车赶过来。

昨天下午,绿南村下起了暴雨,山上的落石阻断了山路,并造成停电。因为水位升高地下水变浑浊,志愿者们只好接好一盆盆水,等杂质沉淀后再用上层的清水来做饭。长时间的暴雨不仅让志愿者们“食”不好,“行”不通还波及到“住”的问题。宿舍地势低,大雨造成了水漫宿舍,但他们却尽享美猴王之乐,打趣的管这叫“水帘洞”。吃不好、住不好、行不好都没关系,志愿者们最怕的是家长的担心,每日的夺命连环call(电话)催他们回家,甚至连村民都牵着志愿者的手说:“我不希望你们走,可是你们要是在我们这出了什么事儿,我们又怎么忍心啊。”

“下课的时候有个学生怯生生地问我:‘老师你会不会走’,我想说当我们花了59个小时车程来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做好了一切吃苦的准备,这种想法非但没因为地震受到影响,还因地震第二天350个孩子全数来上课,村民担心我们的吃饭问题走几十里山路背来一筐筐土豆、玉米,当地的老师、校长、村干部无微不至的关怀日益坚定着。”志愿者李世月这样说。

据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有60余名大学生今年暑期在云南省昭通县支教,他们大多为大一学生,最大的93年出生,支教从7月29日开始到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