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医学专家病中要传古曲谱 网友争相响应 图)
“我外公被查出肝癌晚期,正在住院。老人家在病床上写下《长恨歌》的歌词和配曲交给我。希望能把自己小时候先生教的古诗词曲谱传下去。有没有翻唱圈的大神能为外公唱一首《长恨歌》,谢谢。”上周六,这个网帖牵动了无数网友的心。在短短3天时间,就有20多位网友和专业人士为这位病重的外公吟唱古诗文。
扬子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发帖的网友叫顾盼,而她的外公正是上世纪曾在血吸虫治疗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并曾入选上海医学名人录的医学专家王之炀。
外公的心愿
希望小时候古诗词曲牌流传下来
上周六,当顾盼接过刚做完手术的外公递过来的几张在住院清单背面默写的《长恨歌》歌词和曲谱时,她才突然记起了2年前对外公的承诺。顾盼告诉记者,外公王之炀是浙江平湖人,小的时候国文老师是考过清朝科举的秀才,每次教古诗词总能用乐府曲调唱出来,因此当时背古文诗词非常轻松,成了外公儿时最美好的回忆。2年前,外公身体还不错,一次无意中吟唱小时候先生教的《长恨歌》《滕王阁序》等古文,让顾盼觉得很有意思,便用摄像机录下了外公吟唱时的画面,并兴奋地告诉外公:“现在很多人都说古文不好学,很多诗词的曲牌失传了。我先把您这几首古文的唱法拍下来放到网上,过几天再帮您录其他的唱法,说不定有人能把古文的曲牌重新加工补充完整,以后大家就能和您小时候一样唱着歌背古文啦。”听到了孙女的话,王之炀老人很高兴,一直等待着有专业人士能把这些乐府曲牌重新演绎出来。不过,在金融行业任职一直非常忙碌的顾盼却渐渐地忘记了这件事情。
两个月前,86岁的王之炀老人被查出肝癌晚期,一直躺在病床上,身体非常虚弱。当了一辈子医生的王之炀也许是觉得自己没有太多时间等待了,于是在病床上,在医院的药品清单背后,用颤抖的手默写下了《长恨歌》的歌词和对应的曲谱,交给了孙女。拿到外公的手写曲谱,顾盼又后悔又着急,当天下午,顾盼发出了上文所说的求助微博。
记者在顾盼的微博上看到,王之炀老人整整默写了5张纸,在一些章节旁,老人还注明了“以下可稍快”等字样。
连线当事人
外公不简单 是医学专家还精通法语
王之炀老人为什么坚持要古诗词的曲谱留下来呢?顾盼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外公一辈子行医救人,但是他认为,医学能救人肉体上的疾病,而流传下来的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能治疗人心,是精神良药。”据顾盼介绍,外公王之炀是一位医学专家。他儿时在浙江老家学堂,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教育,后来到了上海学医,当时的老师是法国人,上课全部是用法文,又接受了全面的西式教育。“文革”期间,王之炀因为法国同学、朋友的来信,遭受批斗,从医院的一线岗位被下放到了农村。小时候先生教的古文陪伴着王之炀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告诉孙女顾盼,每每读着古文中的人物,想着中国大好山河,就觉得一切苦难都会过去的。因此在农村的时候,王之炀并没有颓废,而是继续从事自己的医学研究。后来,王之炀研究出了用X光放射疗法治疗血吸虫病的方法,也因此入选了上海市医学名人录,与他同期入选的医学名人仅有200人。
顾盼告诉记者,对比中西文化,外公王之炀认为中华民族的汉字、音乐、诗歌上的成就无人能及。如今,外公因为患病,对许多事情都记不清楚了,但《长恨歌》《滕王阁序》《木兰辞》等古文,外公背起来丝毫不会停顿。
袁惟仁愿意重新编曲
外公一高兴,又默写了《木兰辞》
顾盼的网帖迄今为止被网友转发了5万余次,而她也陆续收到了20多个网友的吟唱版本。国内古风音乐著名创作人卜磊成为第一个回应顾盼的专业音乐人,他找到了专门的编曲和演唱者重新诠释了《长恨歌》,并在微博中感谢老先生对于华夏文化传承所做的贡献。一些动漫音乐人,琵琶、竹笛等古典音乐演奏者都加入了为王之炀老人演绎《长恨歌》的队伍。还有一位对古诗词音律有研究的学者,仔细地对王之炀老人手写乐谱中不清楚和错误的地方进行了更正。而著名音乐人袁惟仁看到这个网帖,也表示希望能为外公重新编曲。其他一些不懂音律,但被老人精神感动的网友,也纷纷留言,表达了对王之炀老人的祝福,希望众多专业音乐人和学者的歌声能让老人身体能有所好转。
顾盼告诉记者,上周六下午发出求助帖后,立刻收到了网友清唱的《长恨歌》版本和钢琴弹奏版。到了第二天,就有五六支制作得较为精良的古诗词演唱版本发到了她的微信上。
上周日,顾盼将网友发给她的这些歌曲录音放给病床上的外公听,没想到一直没有力气讲话的外公竟然高兴地又唱了一遍《木兰辞》,还在家人的搀扶下,把《木兰辞》曲谱默写了下来。尽管老人的肝癌是晚期,但是有了网友们的热情相助和祝福,让老人重燃了对生命的渴望。顾盼说:“外公现在希望能把所有记得的乐谱写下来,让更多年轻人去吟唱。”(扬子晚报记者 韩飞)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