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两会慢新闻日记:老代表的“重庆好声音”

返回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9-03-25 浏览次数:

 

1月27日 星期天 阴

记事人:市人大代表、市侨联副主席邓明鉴

 

 

 

市人大代表、市侨联副主席邓明鉴

1月27日,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重庆大礼堂浓重开幕。掐指一算,我也算得上个老代表了,以前两会期间,媒体记者总会给我封个外号,叫我“建议大王”,我的“建议”多,涉及范围广,但我最在意的,还是发出声音之后的落实情况。

推动全市“雪亮工程”建设

在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经我实地了解、调研,江北区儿童公园视频监控镜头年久失修,难以起到安全防范作用。于是,我提出了第0912号建议,建议将我市各区县政府建设的视频监控镜头向公园延伸。全市“两会”结束后,市委、市政府将此建议明确为重点建议。

从建议办理工作督办座谈会,到任务书、路线图和责任状……各级部门十分重视,目前,江北区已在儿童公园区域新增建设了5个高清视频监控镜头,并将儿童公园周边原有的8个高清视频监控镜头与新增镜头一并接入区“雪亮工程”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与此同时加强了儿童公园及周边区域的治安巡逻力度,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过去的一年,市政法委会同相关部门还及时下发了《关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建设方案报送情况的通报》,明确提出“要补充完善公园等区域部位视频监控镜头,优化完善视频监控点位布局”的工作要求。同时,还组织专家组对各区县“雪亮工程”项目建设方案进行了评审,把公园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视频监控建设的覆盖、联网情况作为评审的重要内容。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目前主城区所有公园的公众聚集、活动场所以及主要出入口等重点公共区域均已实现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和联网共享,而其余区县公园正在按照2020年底前实现上述重点公共区域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和联网共享的工作目标,加速推进相关工作。

裸露山崖因地制宜建吊脚楼

吊脚楼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被称为巴渝文化的“活化石”。如今,现代建筑提升了居住环境的科技感、舒适度,简陋的吊脚楼已不多见,主要被当作一种生态符号,供人们观赏回顾,是重庆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

重庆的洪崖洞如今很火,成为不少外地游客来渝打卡的必经地。洪崖洞景区嘉滨路入口至嘉华大厦之间,临江面有一大面积裸露山崖,高约70米,长约220米,立体看面约1.5万平方米。白天影响美观,夜晚漆黑一片,与灯火辉煌的洪崖洞景区形成极大反差,严重影响两江夜景效果。今年提交了一条《关于对洪崖洞在建人行步道山崖空置处增设吊脚楼建筑造型的建议》。当前,渝中区正在裸露的山崖上,新建一条从嘉滨路通往重医附二院的人行步道。经现场调研,在建人行步道未科学利用步道旁的山崖立面空间,与洪崖洞景区吊脚楼风格建筑相连成片。我认为,应当在人行步道旁山崖空置处,因地制宜增设多个具有巴渝文化“活化石”的吊脚楼建筑造型,以点缀和美化裸露山崖,与原洪崖洞吊脚楼建筑风格有机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同时在建筑造型上配置与洪崖洞色调一致的景观灯饰,从整体上看,加大洪崖洞景区景观规模,使洪崖洞景区更加雄伟壮观,充分展现山城特色。

建议复建嘉陵江索道

当前,我市都市游持续升温,来渝游客络绎不绝,都市游发展趋势持续向好。

今年,我带来了15条建议,多条关注重庆的都市旅游。自长江索道旅游成功转型以来,一条索道助推了渝中区、南岸区旅游经济产业链发展。复建嘉陵江索道,一方面会拉动渝中区、江北区两区区域化旅游经济发展,增加我市旅游新景点;另一方面嘉陵江索道停运拆迁后,市民要求复建的呼声一直很高。

原重庆嘉陵江索道于1980年12月15日动工,1982年1月1日建成,是中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2009年12月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为支持千厮门大桥及轻轨六号线渝中区隧道建设,嘉陵江索道于2011年3月拆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北站房遗址有幸得以保留。

2018年12月中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 渝府办〔2018〕25号》中,提出了“启动嘉陵江索道选址复建,形成以旅游功能为主、兼顾通勤功能的两江特色交通系统。”的工作部署。

这次,我也准备了一条《关于加快复建嘉陵江索道助推都市游发展的建议》,我建议将复建嘉陵江索道工作列入我市2019年民生工程中,建议落实一位副市长为此项工程的指挥长,全面指挥工程建设,责成一家市级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加快推进复建工作,助推我市都市游发展。

记者小记

他向市政府提出的《关于倡导推行企业错时上下班制度缓解主城区拥堵问题的建议》被采纳,提出的《关于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全面取缔三峡库区支流及上游网箱鱼的建议》,促使市农委加大了禁止三峡库区网箱养鱼的整治力度……在媒体圈,每年两会,邓明鉴的声音很响亮。他爱发声,敢发声,也发出了“重庆好声音”,他的“声音”被采纳,推动了行动,得到了及时解决。

邓明鉴有打街的习惯,随身带个小本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群众反映的“芝麻绿豆”事,自己看到听到的“碍眼”事,都会随手记下来,然后再归纳、整理在笔记本上,这个习惯,他一直坚持到现在。去年,洪崖洞很火,大量外地游客前来旅行,由于基础设施跟不上,导致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有怨言。网上看到数万网友留言,邓明鉴前后十多次到洪崖洞实地走访,带上测量设备,用脚步丈量,实地体验,用数据说话,提出有建设性和操作性的建议。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他微信也对任何人开放,添加他为好友,无需身份验证,畅通自己与群众沟通的渠道。他总说,人大代表就要关注民生,为老百姓代言。在邓明鉴看来,通过提出建议为改善民生服务,是作为一名代表最重要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