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记者眼” 7天的背后故事
重庆两会,事关重庆发展走向,全社会高度关注。
立足于政经主流媒体的重庆晨报,每年都投入骨干记者采访报道,以独特视角给读者带来最新最权威的讯息。
在今年的重庆两会上,代表委员认真履职的一幕幕,让“跑”两会的记者感触颇深。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一周来了解的点点滴滴。
代表委员们主动加我微信 他们有小心思
△刘波 重庆晨报 首席记者 多次参与重庆两会和全国两会报道。曾获重庆新闻奖一等奖。
我的微信好友又多了二十几人,大部分都是参加这次重庆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今年,不少代表委员都是第一次参会,他们都很健谈。市人大代表袁锐在谈到儿童“邪典视频”如何治的话题时,拿出了手机,“你看,我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在谈这个事。”袁锐结合大家的评论,说了不少建议。
“刘记者,我们加个微信吧!”结束采访时,袁锐对我说。这让我有些意外。袁锐笑着说,关注记者的朋友圈,可以获得更多新鲜的新闻和信息,有助于收集更多民生话题。
来自深度贫困乡镇的市人大代表邹远珍,也通过微信给我发了不少村里的照片,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了第一书记驻村后,村里发生的变化。新闻报道见报后,邹远珍又通过微信向我发出邀请:“今年,平安乡还会有很多新的变化,欢迎刘记者来村里看看。”持续关注平安乡脱贫摘帽,我和邹书记约定好了。
把自己的建议发在微信朋友圈里征求意见,成了不少代表委员收集社情民意的方法之一。
市政协委员柯艺今年提交的议案,是《关于加快建设公交优先道沿线停车港湾的建议》。“朋友圈里很多朋友都给公交优先道点赞,但也在评论中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也认为要加快停车港湾建设,才能进一步保证公交优先道的运行效率。”
不少代表委员也通过朋友圈,及时传递两会好声音。我也收到了不少代表委员的点赞。他们还把我朋友圈中重庆晨报的两会报道转发到了自己朋友圈,让更多人关注重庆高质量发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等两会热点。
报告有诗意也有重庆言子儿 他们很受启发
△李晟 重庆晨报记者 主跑文化口岸。多次参与重庆两会报道,多件作品获重庆新闻奖一等奖。
“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语言平实,老百姓能听懂能接受。这是我感受比较深的一点。而这样接地气的表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比比皆是。
它透过每一位代表委员的口口相传,透过媒体的广泛传播,向所有人传递着政府对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庄重诺言。
翻阅着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协委员、我市著名作家王雨的手指不停地停留,“让重庆山水‘颜值’更高,让重庆大地‘气质’更佳。”“动真感情,下真功夫。”“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城乡底色。”……
“这些朗朗上口的诗意语言,不仅让报告能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而且也让整篇报告充满了感情,同时,它还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朗朗上口。”王雨说。
我还发现,各种朴实的重庆言子儿也登上了政府工作报告。
“扣扣子”“担担子”“钉钉子”……王雨当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随口就举出了好几个例子。“这些语言,让报告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重庆市民,鲜活的重庆方言让报告变得人人都能听得懂,人人都能说上话。”
会场内热议民生问题 他们也是答卷人
△陈翔 重庆晨报记者 90后,任记者四年,多次参与重庆两会、全国两会报道,曾获重庆新闻奖一等奖、重庆人大新闻奖二等奖。
连续三年参与市人代会的新闻报道,每一年的感受都不一样。今年,我在会场感受最深的是“民生温度”。
尽管人大代表们的职业、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履职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代表人民“阅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实施建设“四好农村路”、缓解主城交通拥堵、推动医疗便民常态化、社区养老等15件民生实事。此外,还在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文化建设、改善社会民生等八个方面做出了部署。
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们发言积极、气氛热烈。在现场听代表们审议,让我感到振奋。
比如,何庆代表在发言时说,报告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办好与老百姓相关的小事、好事、身边事,群众高兴满意的事都抓紧办,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坚决改,充分彰显了厚重的为民情怀。
会上代表们是“阅卷人”,不少代表审议时都围绕民生话题提出意见建议;回到工作岗位上,他们也是“答卷人”,来自农村的代表李操则以“履职日记”的形式把群众关心的民生话题记录下来,回去给大家“交账”。
“民生”成会议热词,是人民之幸福。就记者而言,政府工作报告是需要重点学习领会的内容,经历了“阅卷”,“答卷”情况如何,我将会密切关注和追踪报道。
“渝商”让企业家很振奋 他们鼓足干劲
△蒋艳 重庆晨报记者 从事新闻行业17年,多次参与全国和市内重大报道,8次采访重庆两会、6次采访全国两会。曾获重庆市新闻奖一、二、三等奖等。
今年重庆两会期间,“渝商”无疑成了最热词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渝商”,给重庆企业家们注入一支强心剂。提到“渝商”要“有梦想、有情怀、有担当”,让不少民营企业家非常振奋。
重情重义、自强不息,是渝商的特征。一个商帮的崛起,正是这个城市经济蓬勃发展的写照。
市人大代表、重庆江小白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陶石泉说,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给“渝商”拃起,另一方面也给“渝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发展中发扬“渝商”精神。
市政协委员、爱特投资集团董事长曹洪阳也很激动,“几位民营企业家中午吃饭时也在谈论这个话题,都非常振奋,吹响了我们发展的号角。”
“创二代”也崭露头角,带着“渝商”精神闯世界。
市政协委员、秋田齿轮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刘一,就是一个年轻的“二代渝商”。
刘一说,作为年轻人,以前对“渝商”概念是模糊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渝商”精神明确地提了出来,为年轻一代如何办企业给出了明确方向。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了“营商环境”,这是为“渝商”发展保驾护航,也让企业家们非常关心。
比如,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把市场能办好的还给市场、社会能做好的交给社会。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依法兑现政府承诺,整治干部不作为问题,决不允许“新官不理旧账”,牢固树立“企业无小事”理念。
在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大会中,市工商联也作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大会发言。
“企业家精神强,市场活力才强。”市工商联表示,我市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打造渝商品牌,重庆已经出发。
说发展谈民生别提多认真 他们在想办法
△罗薛梅 重庆晨报记者 长期从事时政、经济报道,多次参与重庆两会、全国两会报道,曾获重庆新闻奖一、二、三等奖。
说发展,谈民生。
今年重庆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中心工作建言献策,群策群力推动重庆社会经济再上新台阶。
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教育与产业对接、人才与发展匹配,把重庆建成“创新之城”“创业之都”。
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常委、九三学社北碚区委主委李航发言直指问题:我市高端人才服务工作还存在人才服务统筹不易、政策创新力度不大、人才发展重“引进”轻“开发”等问题。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为此提交了集体提案,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市高端人才服务体系,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手段建立内容充实、动态管理的市级高端人才库等。
对于普遍关注的幼儿园问题,市人大代表、渝北中学高级教师伍发远称,建议建立幼儿园常规督导制度,为幼儿园配备责任督学,监督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卫生保健等工作。
具体而言,教育部门要根据区域内幼儿园布局和在园幼儿规模等综合因素,每5所左右幼儿园配备一名责任督学。
心系民生,代表们摆问题、提建议……我作为采访者,不仅是记录整理,更重要的是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