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稿件是怎么出炉的?

返回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9-03-25 浏览次数:

 

今天9:00,市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开幕,市长唐良智作政府工作报告。9:51分,上游新闻发出了第一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总结2018工作,也要安排部署2019年的工作。里面涉及经济发展、城市变化、民生改善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事关市民切切身利益,关注度极高。

但是有限的时间里,报告更多地是提出目标,今年究竟具体如何落实,由重庆市政府的各个组成部门执行。

但这些又是老百姓最关心的。

为了全面、权威解读这份报告,给重庆市民更加详细的信息,上游新闻的两会记者一早就坐在电视机前,打开上游新闻直播,一边看直播,一边从报告中找“新闻点”。随后立即行动:联系相关部门采访详细内容。

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设立市级首期100亿元民营企业纾困基金;

重庆规划建设重庆科学城;

全国唯一!重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合格率达100%

......

一篇篇冒着热气的鲜活报道,就这样出炉了。

据统计,到上午11:07分,上游新闻推出的详细解读报道,达27篇,阅读量早已超过100万+了。

至于这些好报道的具体采访故事,今天我们就请上游新闻记者刘波、李晟、王梓涵三名记者来“摆一下”这背后的“龙门阵”。

刘波,曾获重庆晨报首席记者,多次参加重庆市人代会报道,六次参加全国人代会报道。多篇报道获重庆新闻一等奖。

重庆两会采访报道有多忙?借用老妈一句玩笑话:“刘波,你硬是忙得抢红包的时间都没得哟!”

1月26日,家里人吃团年饭,我再次因为两会采访而缺席。家族微信群里发了很多个红包,等到我第二天凌晨回家打开时,早就被抢光了。

跑了8年重庆两会,家里人已经习惯了我的“没得时间”。而对我而言,时间就在眼前:我每年都在跟时间赛跑,一年比一年跑得快。

全媒体时代,谁跑得快,谁就赢了一半。

27日一大早,我就打开了上游新闻客户端,等待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的直播,准备采访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当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时,我立刻想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这是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任务之一。

我立即联系到自己的跑口部门市城管局了解最新情况。

“小刘,你不要急,我马上回办公室给你找最新的内容。”虽然是周末,但是市城管局农环处处长游连生似乎听出了我的着急,很快就赶回了办公室,给我提供了重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最新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还没忙完这个采访,我又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马路办公”常态化、机制化。

“马路办公”也是市城管局牵头负责的工作。我再次联系市城管局,采访到了“马路办公”的最新进展和未来的工作打算。

就这样,我一边看直播,一边采访相关部门。在开幕会结束前,上游新闻推出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马路办公”的解读报道。

没有时间休息,我又投入到了新的采访工作中。

重庆两会采访时间有限,必须争分夺秒。

今天,我又要和伙伴们一起上“晚班”了。

上游新闻记者李晟:资深记者,在重庆影响力杠杠滴!2018年,3篇作品获重庆新闻一等奖。

争分夺秒,是人们形容与时间赛跑的常用词语,可在今天上午进行现场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采访时,“与时间抢时间”的奇怪论断却突然跳进我的大脑。

时值周末,第一时间找到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解读,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当听到我市将启动建设非遗博览园时,我立马调出了手机里市文旅委非遗办主任王发荣的电话。

“嘟嘟”两声后,电话顺利接通,简单道明采访意图,电话另一头的王发荣立即侃侃而谈,从占地面积,到博览园的区域划分,再到博览园什么时候建成开放,这个被誉为“重庆文旅融合一号工程”的博览园的未来美景,慢慢出现在了我的笔记本上。

结束采访,留给我写稿的时间仅仅只有半个小时,此时的我恨不得一分钟掰成十分钟用。除了键盘不停发出的噼啪声,外界的一切好像都离我远去。

半个小时1200字,《世界各地经典非遗将齐聚重庆非遗博览园》的解读稿件顺利成型。

传回稿件后,才发现虽身处寒冬,但自己额头上早已经渗出了汗水。

“我在现场,我将第一时间告诉你这个城市发生了什么。”是上游新闻两会采访小组每一位记者牢记于心的职责。

两会期间,我们还将在现场,为读者们送上这样及时鲜活的采访报道,和时间赛跑的场景也将天天出现在我的工作中。

但是,因为有数千万读者等待着我们的报道,这段奔跑的日子格外有了意义。

上游新闻记者王梓涵:此前当了五年都市新闻记者,跑时政新闻还没满一年,还是上游新闻重庆“两会”报道中的新手记者。

1月27日,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

作为重庆“两会”的重要环节,市长将作政府工作报告。

做了六年记者,这还是头一次参与到重庆“两会”报道中来,说实话,“压力山大”——这是一场要求“又快又好”的新闻比赛,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哪些重头戏,有哪些新词和亮点,都需要我们在会后第一时间梳理出来。

在临时租用的重庆“两会”报道办公室里,我和同事们早上8点就已经到场,这是大家一起商量好的,早点到场早点安排。说实话,我还有些犯困,因为前一天,大家伙儿工作到了凌晨。

“大家按照自己的口线分工,等下在听取报告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板块内容进行解读。”

主任发话了,赶紧提起精神,看来这场“战斗”马上就要到来咯!

虽然是个“两会”新手记者,但我可不想拖了团队的后腿啊!

打开电脑浏览器,进入了上游新闻的重庆“两会”网络直播页面,电视也调到了直播频道,大家都等待着会议正式召开,在听取报告的同时,查看文字直播的内容。

作为跑交通口线的记者,我心里自然明白,这些年重庆在交通建设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年年都是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的重头戏。那我可要赶紧翻一下自己以前的报道,看看2018年在铁路、公路等方面取得了成绩,还有在2019年乃至未来将要建设的项目——或许政府工作报告里就会提及,也让自己在进行解读的过程中,能够做好准备。

上午9点,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式开幕。上午9点10分,市人民政府市长唐良智作政府工作报告。我和同事们也立即投入到梳理解读稿件的工作中来。

“构建以交通为重点的网络型基础设施体系。”

来了来了,到了交通板块的内容!看着同事们或奋笔疾书、或电话咨询、或查阅资料,终于到我负责的板块了。

听着政府工作报告,我把其中设计的交通建设项目全都梳理了出来,并立即与相关负责的部门、交通投资企业进行联系,了解这些项目的建设情况。加上自己准备好的材料,关于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轨道交通等多方面的内容全都梳理了出来。

“主任莫催我,让我再检查一下有没有错别字!”

解读可不能有错误,抓紧时间再看一遍稿子,没问题了再交。

上午9点51分,上游新闻的第一篇重庆“两会”解读稿件发了出来,此后每隔数分钟,我和同事们采访的解读稿件都一一见网。

这一天头一次参与的这场新闻 “战斗”,我估计这辈子都忘不了——虽然很辛苦(熬夜很是心疼自己的发际线),但收获还是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