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重庆市政协第二场记者会:5位政协委员为民营经济建言献策

返回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9-03-25 浏览次数:

 

 

 

 

记者会现场

27日,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厦举行第二场专题记者会,5位市政协委员,从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市场监管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重庆服务业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助推民营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等各自专业角度,为我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副主任,原重庆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陈育林:

 

 

 

政协委员陈育林

全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显著的进展。2017年,全市民营上市挂牌企业新增49家,各类民营上市企业累计达到618家。国有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实现全覆盖,银企合作不断深化等。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仍面临不少障碍和梗阻,亟需从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予以解决。

他建议,要支持高质量发展,支持创新。建立民企科研创新项目库、人才库,完善科创企业专项扶持基金。拓展渠道,支持龙头民企通过A股、新三板、OTC等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拓展“股、债、贷、信”等融资渠道。加快推动重点民企境外上市、境外发债等跨境融资项目,充分运用离在岸两个市场、境内外两类资源。

其次,化解债务风险,强化担保,支持核销,加速回款。建立“政银企”信息交流共享平台,组织“银企对接”,促进信息融合、业务整合、银企合作。强化政策激励,对民企贷款实施专项额度、定向降准、再贴现、再贷款等激励政策,打破资金流动梗阻,促进提升信贷支持能力。完善保险保障,推进“政府+银行+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模式,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助力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难题。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重庆将设立市级首期100亿元民营企业疏困基金。陈育林认为,这对上市的民营企业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体现了市政府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的决心。市场化运作是一个必然的要求,既体现政府的支持,但是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纾困经济,就是要对具有市场前景暂时困难的企业提供帮助。

建议应该更好发挥纾困基金100亿的作用,重点关注几类企业:一是产业龙头企业;二是“双百”企业;三是就业大户;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慢新闻记者吴娟向政协委员提问

市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市委会副主委,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杨光:

健康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市场主体的重要性,就犹如空气、阳光、水分之于我们每个人。杨光认为,重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来大力推行的“放管服”改革和大幅提升的政务服务效能。他列举了几组数据,全市市场主体总量五年增长六成以上,彰显了“放”的成效;10万违法失信和经营异常者受过限制,彰显了“管”的力度;企业开办只需5天、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西部第1、知识产权67万件、微型企业58万户,彰显了“服”的水平。

 

 

 

政协委员杨光

尽管“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有力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但杨光认为,民营企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难题。比如准入难、融资难、降本增效难、政策落地难、引才用工难、创业难、转型升级难;有的工作还没有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依然介入微观市场主体事物、介入市场资源的配置,存在越位、错位的风险;有的领域需要协同共治,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他建议,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倾听市场呼声,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要聚焦关键环节,“放”活市场准入环境,让民营企业拥有更多创业投资机会;二是要突出综合治理,“管”好市场竞争环境,让民营企业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三是要坚持需求导向,“服”优市场发展环境,让民营企业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红利。从而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副会长),重庆潜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龙义:

 

 

 

政协委员张龙义

记者会上,张龙义回顾起自己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创业开办公司的故事。“那时,费时费力才申请到20个工人,还要写保证书。去社保局去办理社保,对方表示民营企业交不了,必须经过研究才行。经历一番波折,我们才终于成为重庆最早一批可以交社保的民营企业。”张龙义感叹,如今,民营企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如果抓住机遇、摆脱困境、迎来新发展,张龙义认为,以创新精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工匠精神推进民营经济走品牌化道路,以企业家精神引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张龙义多年来跟随国家商务部和相关部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察调研,让他深有感触。

他认为,“一带一路”为我国民营企业的“走出去”提供了一个平台,将大大改善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营环境,降低跨国经营风险;抓住产业优势,消解过剩产能,提升民企收入,获取更大的成长空间;参与“一带一路”使得民营企业成为真正受社会尊敬的群体,增强了民营企业的话语权。民营企业应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寻求国际市场。

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副会长),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重庆阿兴记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英:

 

 

 

政协委员刘英

蔬菜农药超标、立刻换掉;鱼的分量差一两,立即补足……记者会上,刘英用了几个生动的讲述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几个小案例。她认为,服务业民营企业应该着力打造品牌,提高发展质量,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民营企业有广阔的舞台,更要去闯一闯,企业家也要有世界眼光。要敢于‘立足朝天门’‘走出朝天门’闯世界,外面商机无限,我们重庆服务业民营企业要做到与时俱进,从产业领域、技术水平、企业制度、商业模式等都需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会被淘汰。” 刘英认为,重庆服务业民营企业应升级产业的价值链,如何从低端向高端推进、从模仿到制造、从制造到创新,都需要用创新来解决。重庆的国际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非常高,重庆的餐饮业也百花齐放,应该积主动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大力推进新时代重庆服务业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

市政协委员,重庆小康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总裁张兴明:

 

 

 

政协委员张兴明

重庆民营工业企业需要顺势而为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具体来说,就是要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集约型增长。

在优化经济结构方面,就要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由高成本、低效益向低成本、高效益转变;由高排放、高污染向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在增长动力方面,就要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为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从生产要素投入驱动转为创新驱动。

如何重构企业发展方式?张兴明提出,产业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是生产资料,云计算是生产力,互联网是生产关系,民营工业企业必须在新的坐标下重构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要做好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用智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智能制造,实现由传统制造向新制造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