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渐成惠州人才市场主力军 看重个人发展
昨日招聘会吸引了不少应届毕业生。 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招聘会现场。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东江时报讯每年5月至8月是应届毕业生找工高峰期,昨日在惠州市富海人才市场举行的珠三角知名企业大型招聘会暨“伍龄盛典”招聘会上也不例外,应聘者中以应届毕业生居多。随着90后毕业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他们不再惟工资是从,更看重自由和个人发展。而老板招工更愿意选择埋头苦干、注意工资待遇的。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中,两种观念在博弈着。
招聘企业 毕业生不愿从基层做起
在招聘现场,有不少毕业生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中,一会儿看看这家单位,一会儿看看那家单位,经常要看好几家单位才鼓起勇气坐下去。这也不怪他们,因为招聘会上标明有“招聘应届毕业生”字样的企业并不多,如果没看准,难免会吃闭门羹。
据人才市场统计,在入场招聘的近千家企业中,约有15%的企业发布招聘应届生信息。“招聘毕业生也是尽一份义务。”惠州威德盛科技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陈先生说,大部分企业都不招聘应届毕业生,是因为应届毕业生眼高手低,想挣快钱,缺少对社会的认识,不肯从基层做起,“而且应届毕业生很难留得住,我们公司招聘的八成应届毕业生都走了。”
正在介绍情况时,穿着较时尚的毕业生小陈递来一份简历。陈先生看了一会,还没具体向小陈了解详细情况就说:“你不适合到我们企业。”对此,陈先生解释说,这位毕业生刚毕业,就想做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是需要丰富经验的,只有从基层做起才能升到管理层。”在招聘台前坐了一个上午,还没招到一个应届毕业生,他也觉得很无奈,“不是我们没给机会,关键是应届毕业生不愿从基层做起。”
毕业生 最重要是发展空间不是工资
21岁的李艳君今年7月刚毕业,是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学生,学习的是机电专业。出现在人才市场,他是想换一份工作。之前那份工作噪声很大,环境不好,生活单调,而且没有发展空间,他不想一辈子都在打工。“我想找份有发展空间、符合专业的工作,月工资2000多元就行了。”他强调,工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以后的个人发展。
“他们可塑性强,学习能力强,做事有干劲,积极向上,这些都比老员工好,我们愿意花成本来培养这类人才。”惠州中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郎先生说,公司每年两批应届毕业生,现在2000人的厂里有50名新招的毕业生。“招聘应届毕业生对企业来说是注入一股新鲜血液,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因此我们想尽办法在加强技术、创造发展空间等方面留住应届毕业生。否则,留不住的话招再多也是白费。”
●职业顾问分析
企业一味求员工
埋头苦干已不适
“现在人才市场有个矛盾,是用人单位的用工观念和求职者打工观念的不磨合。”资深职业顾问、富海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陈胤君指出,现在90后毕业生在求职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90后打工不是将薪水放在第一位,而更重视专业的匹配性、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工作氛围信奉自由和快乐;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的老板大多数是60后、70后,他们的观念仍停留在以前工人埋头苦干,只讲薪水阶段。“两种不同观念的磨合需要一个过程。”
陈胤君认为,现在不少企业已经改变,开始转型升级,不断给应届毕业生提供有发展空间的岗位,“你不转变观念,别人转变观念,反应慢的就容易被淘汰。”
据该人才市场统计,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的接受度逐年攀升,尤其是贸易跟单、工程师、行政文员等岗位,主要招聘意向均面向应届毕业生。陈胤君分析,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将在求职上面临相对较大的竞争压力,由于高校不断扩招、进入高校的学生绝对数量多,使得今年毕业的应届生数量在近年里达到高峰值。
相关新闻
新一届十大“白骨精”出炉
东江时报讯昨日,2011年惠州第二届十大“白骨精”评选活动在天悦大酒店上演终极PK,突围成功的30强选手大显身手。经过一番职场“斗法”,最终诞生新一届“白骨精”。
据了解,今年4月16日,惠州第二届十大“白骨精”评选活动启动。富海人才用近一年时间精心筹划,投入逾50万专项基金,精心组织了海选、复赛等,完美呈现赛事。
昨日,经过一番职场“斗法”,评委们综合前10强在前期竞赛中的成绩,并结合现场的企业评审团的票数,最后分别决出冠亚季军得主。冠军获得8000元现金奖金,季军和亚军分别获得了5000元、3000元现金奖金,其余七强分别获得1000元现金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