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王洪军代表 走近“不一样的工人”
人物简介:王洪军,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第一汽车公司一线工人。善于破解技术难题,大胆改进和创新,先后发明了制作展车技术、不破坏漆面修复车身技术、防变形修复技术、焊接填充修复技术等多项新技术,创建了“王洪军轿车快速表面修复法”,主编《王洪军轿车车身返修调整方法》一书。几年来研制发明2000多件钣金修复工具,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通过发明和创新共为公司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3400万元。先后荣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和全国机械工业职工技术创新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曾用个人所得奖金资助贫困学生。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我是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工人代表,第一次当选人大代表,我感到非常光荣。”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第一汽车公司一线工人王洪军对记者真诚的说。 “在我的岗位上我做好本职工作是我应该做的,而当了人大代表,我就要有一种转变,那就是不仅要做好原有的工作,还有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
“当选人大代表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会感到有压力吗?” 当记者问起这个问题,王洪军代表说,当选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是一名一线工人,在工人当中我当这个代表,我更多的关心一线工人,特别是产业工人,我要把他们的心声反映出来。
工人的自身素质决定了企业的生命
“工人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只有他们把自己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和尊重。”王洪军对记者感言。“一线工人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它对工作生产、提高产品质量起了到关键作用。可以说,工人的自身素质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和发展。”
对工人们来说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学习!要想当一名好工人,当一名知识型工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用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技能,这样才能作为一名优秀的工人。
人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
当记者问起什么对于王洪军代表才是最有价值的,他说“人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对于身为一线工人的我来说,更体现在我对企业的贡献上。你的贡献的有多少没有量化来考核,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一种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工作、生活。”
王洪军代表还认为,做为社会的个体,我们都应该学习关心社会、回馈社会,这也是每个社会成员应该思考的问题。一个公民价值的体现就在于为这个社会做了什么,为周围的人做了什么。
铁汉也有柔情尽已所能献爱心
当记者询问起王洪军代表资助贫困家庭儿童上学的情况时,他憨厚的笑了,他说,“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对社会奉献一份爱心,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愿意尽我的能力去资助困难家庭的孩子重新回到学校,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
“我不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我有一颗爱心,如果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献一份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我们的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的目标”。这就是一个朴实的工人最朴实的情感。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打造职校中的北大、清华
王洪军代表本身就是一名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谈到发展职业教育的问题,他的感触颇深。他说,“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招生率在30%左右,是很低的,这是由于一些错误的社会观念造成的。试想一个企业的领导从任职到退休,如果连最基础的工作都没有做过,那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总理在报告中也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此,王洪军代表深受鼓舞。他为推动职业教育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要在媒体上加强宣传力度,让人们尊重劳动,更要尊重一线的劳动者。其次,建立名牌职业学校。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让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高精尖的技术型人才。换句话说就是要打造“职业学校的北大、清华”,树立职业学校的品牌。让更多的学生选择职业学校,并学到真才实学回报社会。
建立国家人才库保障高技能人才待遇
学历不高,但是掌握高技能的一线人才,俗称“高级蓝领”,说到这个话题,王洪军代表又打开了话匣子。王洪军代表认为,“高级蓝领”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他是一个企业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企业不应以学历高低划定待遇等级。
同时,王洪军代表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并构建完善的“技术人才选拔体系”。比如建立市级、省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库。他认为这可以大大激发广大工人的学习热情,更为他们确立了奋斗目标,对我们企业,乃至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都会起到推动性的作用。
只有创新才能实现真正的“超越”
“工人要加强岗位钻研和创新。虽从事一线工作,但在岗位创新出的一些成果同样会为社会创造很大的财富,和科学家、院士一样,都是为社会做贡献” 这次的总理报告中也提到了自主创新的问题,非常深刻,国家的发展必须要自主创新。
我作为一名一线汽车工人,自主创新就是岗位创新。我们国内国外的先进技术很多,先进的技术一定要学,学为的是“赶上”,而“赶上”从另一种意义上就是“滞后”。一味的学就永远没有超越,只有学的同时进行创新,才能产生超越。